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制度自信的更大底气

2019-11-26 09:19
来源:半月谈网

刘晨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完善和发展”到“坚持和完善”,一词之差,却别具深意。

所谓“坚持和完善”,包括了“坚持和巩固”与“完善和发展”两层含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就是回答“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

需要强调的是,“坚持和巩固”是“完善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切实行之有效、非常管用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因此,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绝不是要另起炉灶、别求他方,而是在恪守正道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创新,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自我肯定”之于“自我否定”的胜利

《决定》从13个方面凝练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它破解了“中国奇迹”和“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并初步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道路为什么行和中国方案为什么好。

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广泛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而每一个方面的论述,又都包括制度原则和治理效能两个层次。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无疑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扎实有力、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然而,有理由自信不意味着真的自信。曾经,不就有不少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吗?在做制度比较时,如果评判制度优劣的标准掌握在别人手中,在思想观念上受其影响的人们,就很难客观地看待本国制度的优长,也就难以产生“月是故乡明”的自信和情感。

苏东剧变一度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挫折,在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的论调中,仿佛美国式的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成了人类别无选择的最终皈依,社会主义被认为已无前途。而流行的现代化理论,无不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模板,在其衡量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自然就被认为仍是“传统的”“前现代的”,亦即“落后的”“不文明的”。因此,其现有制度不管如何切实有效,往往还是被视为需要进行“转型”的暂时存在。在此情况下,制度自信显然无从谈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西方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而中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之治”,与频频显现的“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由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真反思治与乱现象背后的制度根源,那种对西方制度神话的盲目迷信越来越没有市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可谓“自我肯定”之于“自我否定”的胜利。有了这种精神上的主动,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说:“这里有蔷薇,就在这里跳舞罢。”我们不需要到别处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制度,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上的自信,绝不意味着自满

有了制度自信,我们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不会把一时一地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泛泛地归咎于“制度问题”。

当然,制度上的自信,绝不意味着自满,更不能导向自负。真正的制度自信,必然会抱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经由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改革创新,通向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彰显“坚持和巩固”的制度自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不自诩为“永恒王国”,而是勉力践行日新又新、止于至善的大道。所以,《决定》既提出13个显著优势,又对13个“坚持和完善”大书特书,并且所论重在“完善和发展”。这彰显的恰恰是制度自信的更大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推动制度自信进一步在全民族每个人的心中扎根。

要研析中国道路的制度逻辑。如果只从西方的逻辑出发来认识中国道路,只能是有意无意地歪曲或误读。只有从中国自身的实践逻辑来认识中国道路,才能真正懂得中国道路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方案。已经写在人类历史上的新中国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对中国制度的历史根基和独特优势的研究,讲清楚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背后的深厚文明底蕴和高超政治智慧。

要讲好中国故事的制度篇。制度自信一定是建立在制度认同的基础之上,就像爱国主义一定是建立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之上。要使人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自己的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要推动各项制度更好地落地见效。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本身所产生的治理效能,就是对制度优势的最佳宣传,是对制度自信的最大支撑。对中国制度的深入研析,也要落脚到制度实践,要在制度实践中使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熟和定型。要围绕“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一重大时代命题,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制度执行力和国家治理能力。(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