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美丽杏花

作者:公用信息添加编辑时间:2020-10-28 09:30浏览次数:

2018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张晓宏被选派到成吉思汗街道办事处红山口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她看来,这是荣光,也是责任和挑战。“既然来了,就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担得起群众的希望”。“第一书记”,成为了她的新标签,新起点。

 

  三年时间,一千多个日夜,忙碌与奋斗像一剂催化剂,催生了她的皱纹,催白了她的头发,也催熟了她的理想之花。如今的红山口村以种植大杏作为富民产业,每年五月,杏花怒放、花香飘溢,游客络绎不绝。看到村民越过越红火的日子,张书记笑得如同山野中盛放的杏花,心底也是大杏般甘甜。

 

  花之根——坚定的责任心

 

  红山口村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最西端,分为老村和新村两部分,老村以七百余名本村户籍人口为主,新村以19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复杂的村情加上村里基础设施配置不足,使得该村部分人口未脱贫,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红山口村的发展。作为第一书记的张晓宏深知自己面对的问题,但重症需缓治,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明白沉下身静下心,踏踏实实地前进才是这个山村致富最好的开端。“反正就是担起责任扎实干事呗,扶贫、党建、基建,各方面的工作能干啥就干啥,哪儿有需要就往哪儿使劲”,她如是说。正是这份坚定让张晓宏稳稳地扎根在红山口村。

 

  张晓宏到任后的第一要务就是抓党建强基础。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第一书记应该发挥好桥梁作用,进一步规范村里的党建工作,她把村里的优秀党员和党务专职人员聚在一起,群策群力,商量出来一套适应本村情况的党建制度。除了严格落实日常的主题教育外,张晓宏收集了大量优秀党员的事迹,以讲故事、话家常的方式在“主题党日”上进行宣讲与交流,全村党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提高。

 

  工作之余,心思细腻的她在村里四处走访查看,熟悉村民生活的同时融入他们的生活,寻找着自己可以“使上劲儿”的地方。她发现村里照明设施不完善,给夜间出行的村民造成了困扰,于是她利用自己从前岗位的优势,联络市政工程管理局为红山口村接上了太阳能路灯,至此,村民们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抹黑前行了。

 

  解决完路灯的问题,她找到自己最初参加工作时的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文旅局,软磨硬泡,为村民“添置”了一套健身器材。那套器材拉回来安装在村西院广场的那一天,村民们都乐开了花:“这下好啦,咱也跟上潮流能健身啦”“就跟城里那高档小区一样样的哇”“老汉老太太们快点儿出来锻炼啦”……别人说张晓宏是个操心命,她看着高兴的村民说:“这心,操得值!”

 

  花之冠——火热的奉献心

 

  说起张晓宏,贫困村民李根用是有话要说的:“多亏了张书记,帮扶我过上好日子啦。”李根用早年因残疾落下病根,无法像其他村民那般打工挣钱,加上老人年迈,孩子年幼,一直活在债台高筑的境地中。而后,妻子的出走更是让这个本就艰难的家雪上加霜,多年积贫的他,对生活本不报任何希望。

 

  第一书记张晓宏最上心的贫困户就是李根用家,她一次次的走访、谈心,帮助李根用重拾信心。“张书记,我想养鸡,干不了别的就饲弄点儿家禽呗。”得知李根用的想法后,她先是联系了上级帮扶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武装部,为李根用争取来两万元资金,又与其他村民协商,低价购买了200只下蛋的母鸡和50只红公鸡,并请有经验的村民帮着教李根用养鸡。就这样,她将最初的同情之心转化为了实际的帮扶行动。

 

  然而,现实与人愿相违背。鸡种开始大量死亡,三天就死了四分之一。张书记心急如焚,她不忍心看李根用垂头丧气抹眼泪的样子,更不忍心他刚萌生的对新生活的期望就此消逝。

 

  “喂,您好,我是红山口村第一书记张晓宏……”不知道打了多少通电话,才联络到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农牧局的技术顾问,经沟通断定是急性鸡瘟。她请技术顾问到现场检查,找出了鸡种们遭鸡瘟的缘由——鸡棚过于简陋,缺乏通风设备。张晓宏带着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和热心村民连夜修缮鸡棚、建造通风系统,一直忙到次日中午。“张书记,你一夜没睡哪吃得消啊”,同行的人都劝她回家休息。她却不放心,亲自盯着给一只只鸡注射药物,生怕再出纰漏。

 

  母鸡开始下蛋后,张书记联系相熟的媒体朋友进行宣传推广,如今的李根用已经靠着散养鸡和卖鸡蛋挣上了过日子的钱。他儿子也由张晓宏介绍到酒店工作,维持生计不成问题。而后,张书记又联系相关部门为李根用申请到了公益防火员的岗位,年收入可达到25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一家人全念叨着张书记的好。

 

  李根用是红山口村贫困户的缩影,这一切在第一书记张晓宏眼中,只是做力所能及之事完成工作任务,她在总结自己的扶贫工作时说道:“我们都是普通人,没啥能量也不懂技术,扶贫工作只能是尽自己的心去跑跑腿找找人张罗张罗,那些可怜人谁看见都想帮一把。”就是这一次次热心的跑跑腿、找找人、张罗张罗,凝成了一股劲儿,卯劲儿帮、扶、带,带起了李根用,也带起了更多美好生活的期望,这期望化成一朵朵红山口村的杏花,为村民更添幸福感。

 

  花之蕊——强大的包容心

 

  新年之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作为第一书记,张晓宏责无旁贷。她火速赶往村委会,途中还盘算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开展。“张书记,咱们村有多少湖北籍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过年都在不在?”面对这样的询问,张晓宏脑中闪现出一丝危险信号。红山口村地形复杂不说,光是19000多人的外来务工人员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加之与邻村间有11个出入口,封锁难度极大,防控人员怎么安排?村民不理解咋办?诸多问题让张晓宏倍感压力,她带着焦急的心走进了熟悉的村子。

 

  在村委会,大家就疫情防控争论不休,张书记静下心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制定方案,建立党员干部包片包干责任制,包组联户,责任到人。组织工作人员和村民代表入户排查,重点排查湖北武汉返乡人员,确保疫情不蔓延。一系列工作铺天盖地而来:登记造册、人员劝返、办理出入证、防疫物资购买分配等等,她都亲力亲为,有村民这样形容张晓宏:“跑断了腿、熬红了眼,喊破了嗓子”。

 

  张晓宏与村“两委”班子商定封锁9个入村口,只留1条主干道和1条辅道通行,并严格排查。没有暂住证的人一律不给办理出入证,每户每天只允许一人外出,没有出入证者一律不准进入小区。不理解的村民呵斥道:“你们就怕担责任!”张晓宏回答说:“我当然怕,我担的是村民的安全,安全大过天!”她一边一丝不苟地布置防疫工作,一边关照着那些不配合的群众,理解他们的难处,帮他们买口罩和日用品,以行动化解埋怨,得到了认可。一些村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共筑安全防线。

 

  疫情防控工作刚部署好,她便接到了家中亲人病故的消息。她急忙请假回乡奔丧。出殡之时,她懊悔自己未能在老人临终前尽孝。这份懊悔让她心痛不已、一度食不下咽、夜不能寐。但她依旧强忍悲痛,提前返岗,她明白前路有更多的风雨,打起精神面对才能让自己更强大。

 

  她放下自己的伤痛,求得家人的谅解,转头又扎进村里,安抚那些因疫情失去收入的村民。复工复产开始后,她四处奔走,为村民找工作、增收入,寻销路。不到四十岁的她风尘仆仆、满脸皱纹,却又干劲儿十足、满怀希冀,在红山口村的田间地头,人们总能看到笑容灿烂的张书记,她如同他们家中的姐妹兄弟,纯真质朴、可爱可亲,温暖着每个人。

 

  花之实——促生产、谋发展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5月的杏花就像一只只粉蝶展翅欲飞,待放的花蕾亦如娇羞的女孩露出粉色的笑脸。每年到了这个季节,观赏杏花的游客们就络绎不绝。随着家家户户院中杏花的打苞和开花,站在远处望去,杏花树如同一片花海,香气迷人、千株万棵,枝根相连,人入其中隔数尺只闻声而不见其影。

 

  由于世世代代种植大杏,这里的大杏也是远近闻名。为了更好地留住游客们,张晓宏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理念带领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刚开始,村民们没有信心,总怕失败而让原本就不多的资金打了水漂。对此,张晓宏领着村民代表走访先进富裕的村落,学习他们的致富经验。慢慢地,村民们被她的执着感动,一家、两家、三家,一直到现在的十几家农家乐。游客可以在采摘完大杏后在村民的大院里休息、用餐。每到周末,没有提前预定的游客就没有用餐的餐位。看到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张书记的脸上露出了一朵朵幸福之花。

 

  每当有人问她,作为一个女人舍弃家庭跑到农村一干就是三年,你后悔吗,张晓宏总是摇摇头骄傲地说,这是我最充实的三年,能为村民们俯下身子干点实事我很自豪。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