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问题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作者:课题主持人 聂爱军编辑时间:2019-07-09 09:17浏览次数:

我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问题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课题主持人  聂爱军     
成员:黄会杰 晋 一  杨伟康   杨益民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更加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我市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相融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扶贫发展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发挥了重要作用。
  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是指: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结合职能职责,通过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三门峡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
  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三门峡市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在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上提出,各级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分内之事,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夯实党建基础,全面推行“党建促精准扶贫”模式。
  三门峡的“党建促精准扶贫”模式,就是建强“指挥部”,把党的力量摆在脱贫攻坚最前沿,锤炼务实作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筑就“桥头堡”,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农村党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打造“突击队”,发挥“第一书记”、致富能人、帮扶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作贡献。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工作责任,建强脱贫攻坚“指挥部”
  脱贫攻坚之初,三门峡市农村贫困人口14.2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6%,比全省平均占比高1.5个百分点,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工作责任,建强脱贫攻坚指挥部。一场党委、政府“主要精力向脱贫攻坚聚焦、重要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的脱贫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所有工作的重点、急需破解的难点,把党的建设“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全方位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确保“主业”“主责”目标任务无缝对接。
  我市开启党建“总枢纽”,激活脱贫“动力源”。一一落实了县级的主体责任、部门的协调责任、乡村的主干责任、驻村的帮扶责任,市委常委分包县(市、区),所有市级领导干部定点帮扶55个贫困乡镇,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再脱贫攻坚中,我市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对市、县、乡驻村工作队,“不脱贫不放手、不脱贫不离开、不脱贫不过关、不脱贫不脱钩”。把脱贫攻坚与干部选拔使用结合起来,让有作为、有实绩的干部有奔头、有位子。同时,用好督查巡察和问责“撒手锏”,加强扶贫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对触犯“决不容许虚报浮夸数据造假、决不容许贪污侵占挪用扶贫资金、决不容许领导干部违规插手扶贫攻坚工程项目”“三个决不容许”的,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2016年,三门峡市高位脱贫、精准退出贫困人口9718户、34075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630户、19484人,退出贫困村35个,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2017年,全面完成50300人脱贫、91个贫困村退出、31732人搬迁。2018年,我市全面完成53000人脱贫、10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又012年底的14.8降至2018年底的5.46%。我市脱贫攻坚初战告捷。
  (二)加强基层组织,创新工作方法,打造脱贫攻坚“桥头堡”
  1、卢氏县的做法与成效
  卢氏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区县,作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卢氏县始终以党的建设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为手段,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谋事干事的潜能充分释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和组织保证。
  一是将理想信念教育深度融入脱贫攻坚。
  2016年年初,脱贫攻坚战在卢氏县打响,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发挥的严峻形势,加强党的建设就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
  与其他党性教育形式不同的是,卢氏县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始终把党性教育与党员干部的脱贫攻坚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
  以每月5日各村党支部举办的党员活动日为例:既有重温入党誓词、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唱红歌、上党课、观看先进人物事迹录像等规定动作,也有对精准识贫、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等本村脱贫攻坚中的大事进行评议,还有每个党员要把自己的帮扶对象目前帮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下一步要采取什么帮扶措施等进行汇报,与其他党员干部一同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等自选内容。
  这种将加强党性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党建方法,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脱贫攻坚现实需求相结合,增强了党的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党员活动日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理性教育的大课堂,也是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加油站,彰显了党员活动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以说,每参加一次党员活动日,对党员干部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也是一次能力的提升,党员干部参加党员活动日的积极性随着活动的开展而不断高涨。
  刚开始举办党员活动日时,很多人羞羞答答、磨磨蹭蹭不愿意来。参加两次以后,所有党员干部不仅能准时参加,而且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都是提前到场,即便个别党员确实有事不能参加,也会提前给党组织请假,并吸引一些入党积极分子踊跃参加。
  其他像乡镇党委举办的由各村支部书记和乡镇直各单位党员干部参加的党性教育大讲堂,县委举办的由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县直各单位党员干部参加的卢氏大讲堂等党建活动,都在不同层面把理想信念教育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既着重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也重视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相融互促、同频共振的效果。
  二是党徽戴出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目前在卢氏县,上至县委书记下到普通党员干部,胸前都工工整整地佩戴着党徽。不要小看这枚党徽,戴上它就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就有了一种责任,戴上它不该干的事不能干、不该说的话不能说,戴上它就督促佩戴者时时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要求党员必须佩戴党徽之前,在不少党员尤其是农村党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党员不党员,就差两毛钱。意思是说,党员和群众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不同的是每月要交两角钱的党费。因此在开始佩戴党徽的日子里,有些党员并不以为然。渐渐地他们发现,戴上党徽和不戴党徽差别还真是蛮大的。
  戴上党徽,让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不能混同于老百姓,而是引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带头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便油然而生。
  戴上党徽就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帮扶意识。督促他们不忘到帮扶对象那里了解脱贫手段,掌握脱贫进度,改进帮扶措施,进而想方设法帮其摆脱贫困。徐家湾乡丰太村有一贫困户平时混吃混喝,赌个小博。村支书韩玉堂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后,既从物质上帮扶,又从精神上激励,促使这个贫困户戒掉了赌瘾,增强了摆脱贫困的信心。他到青海摘枸杞,并用打工挣来的钱买了辆摩的跑运输,年纯收入上万元。
  戴上党徽,就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担当精神。卢氏县在脱贫攻坚中由于基础设施欠账多,需要补齐的短板很多,村组道路的路基加宽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而路基加宽涉及到房屋拆迁,据官坡镇党委书记张书锋说,凡遇到房屋拆迁这样的难事,带头拆房的肯定是党员干部。正是党员干部带头拆迁自己的房屋,卢氏县在村组道路的路基加宽中共拆掉1000余座房屋,却没有遇到过一户钉子户。
  三是严管厚爱把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充分释放出来。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要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打造一支具有巨大创造力和强大执行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为此,卢氏县采取的办法是严管加厚爱。所谓严管即把任务量化到人,把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以积分的形式进行量化。对评为优秀的党员干部既有物质奖励,也有精神激励,对评为差的党员干部则相反。
  把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任务完成情况、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情况等进行评议和考核,对评议考核优秀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评议考核处于末位或综合得分70分以下的村党组织,由乡镇党委派工作组进行整顿。
  持续深化“星级支部”固堡垒、“三评一考”强班子、“党员积分”建队伍的“三位一体”基层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两新”组织党工委,实施机关党建规范提升工程,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所谓厚爱就是为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决战脱贫攻坚创造必要的条件。譬如高标准打造党建示范点83个,新建村室30个、改扩建87个,对全县所有远程教育播放站点进行了升级改造,县财政拿出3000多万元用于村级经费补助,把村组干部的工作补贴向上翻了一番。
  在严管的激励和约束下,在厚爱的关心和温暖中,广大党员干部和村党组织的执行力、创造力被充分释放出来,譬如像方便易行、在三门峡全市推广的“43222”精准识贫法,就是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部发明的。
  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使用“43222”精准识贫工作法进行识贫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在这个政策性极强、涉及人数众多、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最为密切,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关键环节,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的扶贫政策,做到不受亲情和关系的干扰,把19645户贫困户精准地识别出来。不仅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的社会反眏,而且成为三门峡市信访工作先进县。
  这对过去每年上访量都占三门峡市七成的卢氏县来说不能不是个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毫无疑义与广大党员干部创造力和执行力大幅提升、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有着直接关系。
  四是创新“党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充分迸发。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卢氏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6年10月13日,在全省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现场会上,卢氏县作典型发言;2017年5月24日,全省农业精准扶贫现场会在卢氏召开。2017年9月4日至6日,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召开的全国金融扶贫观摩会上,卢氏县作典型发言。2017年11月16日至17日,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在卢氏县召开。
  卢氏县的扶贫工作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脱贫攻坚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实施“党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党建+龙头企业”。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企业引进、服务和参与运营的牵引作用,实现以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扶贫。目前卢氏县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44家,带动贫困人口9015人,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党建+合作组织”。通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把合作社骨干成员培养成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卢氏县1284个合作社中,村党支部发起成立了513个,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了162个,13家家庭农场中11家为党员建立,党员干部直接带领2130户贫困群众增收。
  “党建+电商扶贫”。通过建立县电商产业园、乡镇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点,把党支部建在电商链、融到群众中、领在产业前,电商销售农产品2亿多元,带动贫困群众2093人增收。
  “党建+金融扶贫”。由各级党组织牵头成立县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服务部三级金融服务网络,为全县7124户贫困户、110家合作社、15家龙头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贷款金额达10.1亿元。
  通过实施“党建+”,2017年卢氏县新发展核桃20万余亩、连翘24万亩、蔬菜5000亩,大牲畜和家禽饲养量较2016年增长28.2%,且品种得到更新,品质大幅提升;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像官坡镇的火鸡养殖、兰花和黄花菜种植,狮子坪乡的烧酒,横涧乡的桑蚕养殖、粉条加工,朱阳关镇的挂面制作,范里镇的冷水鱼养殖,东明镇的无刺花椒种植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喜人,实现了产业脱贫项目对贫困群众全覆盖。
  五是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干部、选拔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大显身手。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能够参与这场硬仗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本身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的一个全面检验,对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遇。
  卢氏县非常重视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进而选拔使用干部。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选准人用好人是对党员干部党性建设成果的一个总结,其本身就是党的建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把一个干部调整到让他得到锻炼和充分发挥才能的岗位,既是对这个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的建设的肯定,也会在其他党员干部中产生见贤思齐的效果,从而形成一个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浓厚氛围,进而有力推动脱贫攻坚的扎实开展。
  卢氏县在提拔干部时,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坚持看能力素质不看资历背景,看德才实绩不看人情关系。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五方推荐”的选人方法。即无任用推荐、分管县级领导推荐、重点工作推荐、单位主要领导推荐和单位民主推荐;“四个注重”的用人原则,即注重基层与一线、注重实绩与一贯、注重品德与评价、注重潜力与发展。这一科学的选人方法和用人原则,为用公道正派的作风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提供了遵循。
  按照“五方推荐”的选人方法和“四个注重”的用人原则,两年来卢氏县先后调整及提拔重用200余人次,提拔重用的干部90%来自脱贫攻坚一线。同时对不胜任的驻村干部实行召回撤换制度,共召回撤换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7名。
  无论是调整、重用和提拔干部,还是召回、撤换不胜任工作的驻村干部,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正确的用人导向,极大地激发了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激情和热情。
  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以来,卢氏县出现了不少令人鼓舞的现象。
  一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足了。
  如果到卢氏你会发现,任务最重的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5+2、白+黑”是常态。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却比过去好多了。涌现出郭青海、雷章有、田宝琏、张月菊等一批优秀村支书,和“单腿双拐撑起一个家”的杨树春、“身残志坚的电商状元”卫飞舟、“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养鸡达人”李刚,“把小核桃做成大产业的电商能人”唐双武,“带领群众愚公移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杨军礼,“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莫红建等一批奋力脱贫的典型。使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升,我是党员我光荣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工作的党员干部多了。
  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确地认识到,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只要干出成绩,就不会被埋没。因而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取代了敷衍塞责,干事创业取代了不作为、乱作为和不能为。不等不靠的进取精神取代了等靠要的懒惰作风,担当精神明显增强,面对问题不再是绕着走而是迎难而上。过去一说派谁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总能听到许多推托的理由,而现在都是积极响应,不少人是主动请缨,如发改委的朱小伟、民政局的王涛等。他们都想到脱贫攻坚一线、到问题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和单位历练能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2、灵宝市的主要做法
  灵宝市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实现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精准对接、同频共振。
  第一,固本强基,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着力增强农村党支部整体功能,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抓保障。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55个,其中有省级贫困村21个、深度非贫困村3个,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打造成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中心;严格落实村支部书记报酬2倍标准,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将每个村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提高到4万元,为村党支部服务群众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补短板。以贫困村为重点,确定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38个,由县级领导包村整顿,一村一策,分类施治,销号管理,确保整顿取得实效;结合“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深化“星级提升”计划,力争到2018年底五星级党支部达到40%,并且每村奖补资金2000元。三是强根基。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经过全面摸底后确定川口乡赵吾村、朱阳镇南辛店村等5个集体经济示范点,每个试点获得120万元的资金扶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发展模式;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等向贫困村倾斜力度,鼓励和引导村党支部通过“三块地”改革、土地流转、服务创收等方式,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第二,建强队伍,培育脱贫攻坚“主力军”。始终把最优干部资源汇聚脱贫一线,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一是配强“领头雁”。全面完成368个村的“两委”换届任务,配齐配强了42个贫困村、9个深度非贫困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脱颖而出;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全面轮训,提升履职能力。二是打造“尖刀连”。先后选派150余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实行“市派乡管村用、三级联考联评、不合格召回”等机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刀”作用。驻村以来,该市第一书记共引进项目资金5400余万元,引进致富项目513个,新修村级道路194公里,创办专业合作社45个,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2个。三是抓好“主心骨”。计划全年分12期,对全市所有科级干部、驻村工作队至少轮训一遍,目前已培训9期932人;从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中先后抽调2批19名年轻同志,选派到市扶贫办、脱贫攻坚专项巡查督查组工作,充实扶贫部门工作力量;从市直单位中招录150名自收自支人员到乡镇工作,进一步加强扶贫力量。四是锻造“服务队”。结合党员“周行一善”要求,各党支部将每月25日的党员活动日开到扶贫攻坚第一战场,实施无职党员“一编三定”,持续深化党员积分管理,将带领脱贫致富情况作为党员积分的重要内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该市有1.5万余名党员申请加分8.5万余项。
  第三,注重融合,打造脱贫攻坚“助推器”。强化融合思维,坚持党建引领,用脱贫攻坚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一是推行“党建+易地扶贫搬迁”。先后建成了龙祥新村、幸福家园等22个集中安置点,搬迁1565户5738人,着眼后续管理,创新建立易地搬迁社区党支部9个,100余名流动党员纳入管理,投资13万元打造易地搬迁社区示范党支部五亩乡龙祥新村党支部,高标准建成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电商网点、卫生室等功能室,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推行“党建+社会扶贫”。为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捐款共计354万元,用于全市15个乡镇“爱心超市”建设,截止目前,各乡镇“爱心超市”已全部开业运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引导昌盛公司、为民实业等非公企业党支部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中昌盛公司累计帮扶1553余户贫困户均增收3000—5000元,为民实业累计帮扶54户贫困户增收2970元。三是“党建+电商扶贫”。找准党建与“互联网+”的结合点,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引领电商扶贫,举办电子商务精准培训班,重点培训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定对象,今年以来,已开展培训81期,培训人员3665人次;发挥非公企业技术、信息优势,创新扶贫模式,振宇食品非公党支部投资11万元与京东电商平台成功对接,建成了中国特色灵宝扶贫馆,推动贫困户将优质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走出灵宝。四是“党建+‘志智双扶’”。在组织对贫困群众开展集中授课、现场培训、外出参观,提升致富能力的基础上,市乡村分级开展庆七一“脱贫感党恩”主题活动,积极宣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目前已开展60余场次;为重点突显在脱贫攻坚中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包户干部帮扶成效和贫困户的切身感受,以纪实手法拍摄《金城先锋》七月份特别节目“脱贫感党恩”专题片3期,全面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第四,强化责任,锤炼脱贫攻坚“硬作风”。转作风、求实效,以铁的纪律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压实责任。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作用,48个县级领导分包51个贫困村,每月至少入村两次,研判每户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实效;由常委部门带头行动,具体负责易地搬迁、督促督查、行业扶贫、“志智双扶”等具体任务,齐心合力,形成总攻势头;市委市政府牵头抓总,逐级签订责任书,压实乡镇党委政府、市直单位帮扶、村级责任组、村“两委”的责任,传导压力、推进落实。二是强化督导。完善“督考合一、大督查”工作机制,重点工作实行“月点评、季观摩”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党建督促检查事项的重要内容,成立8个督导组每月对乡镇督促检查一次,并进行打分排序。三是严格奖惩。坚持以脱贫论英雄、论战功,对工作滞后、推进不力的坚决问责,对省巡查组反馈的3个方面28个问题和三门峡市督查督导组反馈的7个方面75个问题在全市“千人大会”上进行通报,并由纪委监察委介入问责,确保整改到位;对工作推进迅速、成效明显的实行重奖,集中表彰了56个先进单位、206个先进个人,坚持把脱贫攻坚的表现作为了解干部、识别干部、检验干部的“主战场”,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部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
  3、我市其他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创新创造,积累了许多好做法
  陕州区注重夯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2018年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坚决:一是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12项督查重点,建立任务责任清单,明确具体责任人,逐项逐条进行检查,抓好任务落实。二是扎实推进农村“三年强基工程”。结合第二季度“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及时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回头看”。三是扎实推进“三年强基”各项活动开展,认真对照“三年强基”12项任务和8项配套措施开展各项工作,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村一村抓落实,确保进度和成效。四是围绕省委巡视整改抓好各领域党建,对存在问题,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做到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五是在整改过程中,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整体规范提升。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9日 11 版)发表了一篇《党员做的好,群众跟着跑》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该文报道了河南渑池县抓党建、促脱贫的典型经验。渑池县针对软弱落后村实行“一村一策”帮扶政策:党政部门进“软”村、涉农科技部门进“产业”村,对症施策。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漏泉村,苍翠满目,葱茏黛绿。景色如此优美,但渑池县公安局原副局长段素雷刚来村里时,却无心欣赏。2015年,段素雷被任命为渑池县张村镇漏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当他扛着铺盖卷进村时,漏泉村的“软弱涣散”让他始料不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村内的重大事项、收支账目情况几乎从未公开过……
  段素雷一头扎进村子,不到1个月就走遍了漏泉村的每个角落。通过走访,段素雷对症下药:抓党建,促脱贫,并推举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的党员进入基层党组织。如今的漏泉村变了样:班子强了,人心齐了,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昔日贫困村,如今成了致富“聚宝盆”。
  漏泉村的嬗变,是渑池县抓党建、促脱贫、兴乡村的一个缩影。
  全县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机关党组织联系贫困村和脱贫任务较重的村,机关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促进农村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促进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县直单位的139个党支部与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87个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机关党员干部与436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据统计,“双联双促”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4万余次,发展花椒10万亩、辣椒4万亩、中药材10万亩,办好事实事1.1万余件。
  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作支撑,是制约贫困村摆脱贫困的一大瓶颈,渑池县努力提高农村党支部谋划、促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推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其中,段村乡南岭村采用“党支部+协会+农户”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漏泉村成立绿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33户群众150余亩土地,带领群众高标准培育丹参种苗153亩。
  在脱贫攻坚战中,湖滨区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脱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该区通过抓扶贫优先扶志,促脱贫攻坚有信心;抓组织功能提升,促脱贫攻坚有活力;抓工作重心下移,促脱贫攻坚有合力;抓保障激励机制,促脱贫攻坚有干劲。围绕推进农村“三年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要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强化乡(涉农街道)党(工)委和村党支部主业主责,切实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我市通过抓党建促扶贫的实践探索,找准了一条基层党组织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但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党建与扶贫契合度不够,影响合力作用发挥。
  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有的村党组织在宣传扶贫政策、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村党组织“要做的”与群众“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导致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少数贫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引领脱贫攻坚能力不强。
  目前,全市贫困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体力精力和思想观念跟不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双带”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在对接项目资金、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思路不够开阔,与脱贫攻坚的要求、广大群众的期盼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个别村“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向心力,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被动应付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致使基层党组织难以在脱贫攻坚中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部分贫困户主体意识不强,村党组织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够。
  有些贫困户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无论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村党组织在宣传、动员贫困户脱贫方面措施不多,导致部分贫困户在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还缺乏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些贫困户自力更生意识薄弱,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基层干部的结对帮扶认为理所当然,“等靠要”、“怕脱贫”、“不想脱贫”思想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扶贫工作难度,影响了脱贫攻坚进程。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扶贫产业竞争力不强。
  一方面,由于贫困村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创业能人的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引进,村级集体经济依然薄弱,有的村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多,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普遍比较少;另一方面,贫困村主导产业培育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投入有限,农户分散经营,贫困村富民产业培育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农民培训的科技含量和覆盖率还远远不够。近年来,特色农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但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档次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不高,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
  三、进一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建议
  一是以脱贫攻坚能力提升为关键,强化干部教育培训。
  要把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选拔好村党支部书记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及时调整配强班子成员,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着力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村干部队伍,大力提升有思想、有能力、工作出色村干部的宣讲能力,力争把这些人培育成为全县和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分层面对帮扶领导、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所有贫困户、非贫困户代表等进行集中式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干部扶贫帮困能力水平。
  二是以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为重点,管好用好“三支队伍”。
  将帮扶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及第一书记的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牢牢抓在手中,坚持问题导向,借力干部作风整顿和效能革命大势,下茬立势解决好个别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定期对驻村帮扶、工作运行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研判分析,特别是对驻村工作队选派不到位、管理不严格等现实问题,坚持逐村“地毯式”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逐一销号解决,真正实现因村因人精准选派,为全市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以电视台、三门峡日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主阵地,对涌现出的脱贫攻坚工作突出典型和先进事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跟着学、照着干,助推农村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等工作上台阶。
  三是以提升党组织管理水平为基础,严格落实各项制度。
  要按照“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重点帮助和指导各村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党员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督促抓好各项制度落实,提高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大落实力度,把功夫下在平时,强化党建工作追责问责,用严的制度、严的措施倒逼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四是以促农增收为目标,持续深化脱贫致富模式。
  着力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三支队伍”建设,实现农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常态化、驻村第一书记派驻覆盖全面化、农村党员管理积分化。创新载体,探索“党建+电商+扶贫”模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建立“民生问题台账”,解决群众生活难题;设立村级“困难群众关爱基金”,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突发性困难。
  积极争取选派单位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带动群众发展林果、食用菌、烟叶、花椒、金银花、大牲畜、家禽等种养殖产业,通过健全管理运营、收益分配制度等,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管理水平和自治能力,达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群众动态脱贫增收有保障、建强基层组织等“多赢”效果。
  五是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扎实开展主题活动。
  建立完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信用评定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四大体系”,走出一条三门峡金融扶贫新路径。创设金融扶贫服务机构,构建“县有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部”的三级农村金融扶贫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不方便”的问题。创建信用评定办法,由三级服务机构会同金融办、银监分局、主办银行等部门共同做好信用评级授信工作,着力解决“不好办”的问题。创立风险防控机制,确定推荐率、获贷率、户贷率、获益率和不良率“五率”考核指标,创新贫困县“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再担保”“四位一体”模式,以及非贫困县“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位一体”机制,通过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贷款资金熔断机制、开发保险品种等措施,着力解决“不敢放”的问题。创新带贫帮扶模式,实行一个非贫困户带动一个贫困户的方式,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致富,着力解决“不会干”的问题。
  还要注重提升非贫困户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不仅要给群众讲清脱贫政策,积极宣讲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也要给贫困户讲清脱贫标准、帮扶措施、识别年度等基础性问题,帮贫困户算清各项收入账,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户,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每户贫困户,切实提高群众对脱贫工作的知晓率、满意率。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时间又进入了崭新的一年,距离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迫近了一步。我市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注重外部帮扶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要进一步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激发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大力弘扬攻坚克难、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中流砥柱”精神,扎实推进“星级支部固堡垒、‘三评一考’强班子、党员积分建队伍”三位一体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激励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习近平扶贫思想指引下,打赢打好我市脱贫攻坚战。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