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研究

作者:义马市委党校 段编辑时间:2019-07-09 09:31浏览次数:

新时期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研究
 
——以义马市东区为例
 
义马市委党校      段嫦娥  李林峰  张云天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并强调了党的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息息相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建工程实际上是我们党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一个最根本保证,而基层组织作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既是党建工程的“牢固地基”,也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基础牢则政权稳,基层治方能天下安。因此在当下,抓好基层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以下四个角度对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进行深刻剖析,对义马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脉络
  1.马克思恩格斯党建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英、法、德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阶段,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别是政治活动(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恩格斯党建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在改造正义者同盟的基础上,亲手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1月至1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了马克思、恩格斯制度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并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新的党纲。1848年2月,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这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党建理论的创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后,在长期的建党实践活动中,马克思、恩格斯写下了大量的论著,主要有《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论权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党建思想。
  第一,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与特征,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党组织活动和党内生活的基本原则,为世界上第一批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二,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缺少了人民群众的加入和支持,革命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工人团体思想阵地建设,在底层人群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
  第三,在党组织建设中,既要突出个性又要实事求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陷入形而上学主义和教条主义。
  2.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又符合中国国情,其中的基层党建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级》的报告中对基层党建工作给予了系统的论述,如关于基层党建中的干部路线、队伍建设、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组织纪律,以及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等原则问题,使党的基层党建理论趋于成熟。而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和通过的党章中系统地阐述了党的基层建设理论:一是基层党组织如何成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工作单位;二是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如何工作;三是基层党组织如何成为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四是基层党组织如何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这标志着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已基本成熟。建国后,我们党又在八大上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一是正式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这是党章关于党的基层组织的首次定名;二是对基层组织的成立、组织形式、任务、职责等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至此,毛泽东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正式形成。
  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结合,对我党基层党组织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层党建工作在不同时期基本任务不同
  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认为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党组织建设的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在不同时期应当担负起不同的责任。例如在党的创建之初,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掌握该理论和党的知识的工农群众不多,这时候党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便是对那些有觉悟的知识分子进行培训,提高党性修养,争取更多同志入党。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则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群众,赢得战争胜利,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最后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基层党建的主要任务变为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提出以整顿为主的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方法
  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明确指出要用整顿为主的方法,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定期整改,教育广大基层党员。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分别作了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在党内制定了学习和检查工作计划,并在全党开始了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的整顿行动。通过此次整顿行动,不仅使党高层各类干部在思想上极大提高,更教育了根据地的全体党员,增强了基层的组织能力,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而建国后不久,1951年党中央又再次进行全党整顿,对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审查,发现并清除混入党内的各种坏分子,对不够党员条件,经教育仍达不到党员标准的,劝其退党。通过此次整顿,保持了党的队伍在思想和组织上的纯洁性,极大地提高了党的战斗力。
  3.提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形式要不断发展并完善
  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并规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改称为“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改称为“书记”。而后在党的五大上,通过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基层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党支部的组织形式,使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形式不断完善。在八大上,通过党章对党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凡是党员超过一百人的基层组织,经过上一级委员会的决定,都可以举行代表大会或者党员大会,选举基层委员会。在基层党的委员会下面,按照生产、工作和住区单位设立若干个总支部或者支部。在总支部下面,可以设立若干个支部。总支部由党员大会或者代表大会选举总支部委员会,支部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委员会” 。
   3.改革开放后的基层党建理论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基层党建理论工作,对基层党建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述,丰富和完善了基层党建理论。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总书记就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并明确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他认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因而基层的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党的基本细胞健康了,整个党的有机体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同时,他也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特别注重制度建设,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
  邓小平之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都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作了重要补充。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提出了不同的基层党建理论,这些理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符合中国的国情,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些理论在实践上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我们夯实基础,提高执政水平,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因此当下我们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反复思考,并从实践中获得启示,以指导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
  1. 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定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近百年发展,从最开始的党小组,到后来的党支部,逐步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其中的秘诀就是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脉相连的关系。而基础党组织
遍布在社会上的各个基层单位,作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与社会、与人民群众接触和联系的前沿阵地,因此必须要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定位,高度重视党的基层工作。
  一个理论只有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活力,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同样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也要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成为适应中国国情和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不同时期,基层党建面临的社会情况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不同时期担负起不同的历史任务,发挥不同的历史作用。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了我国新的国策方针,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多样化和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我们基层党组织也要在新形势下作出相应的改变,要树立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根据时代要求建设更加先进和科学的基层党组织。
  2.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凝聚党心、人心。
  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关键在于党。要想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特别是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纲领,按照中央的要求,严格遵从中央的指示,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但与中央保持一致,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主义与教条主义,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党建理论、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相结合,通过优化组织配置、扩大宣传、创新党建活动等方式,使基层党组织为人民群众所认可与接受,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各项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义马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不懈奋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建,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化水平,为此我们以义马东区为例对义马市的基层党组织现状进行了调研。
  义马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总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16.7万,辖东区、新区、千秋路、朝阳路、泰山路、常村、新义街7个街道办事处33个社区。本次所调研的东区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常村镇政府,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现有义马、常村、程村、苗元、马庄、霍村、湾子、石佛、南河、河口十个社区,共4670户,居民18276人。每个社区党组织设党支部书记10人,党员66人,共92人参加党支部活动。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谈话交流,通过与办事处领导、各社区党组织干部、党员进行谈话,了解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第二种方式是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印制调查问卷,在各社区进行随机分发,让参与对象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填写、收集调研资料;第三种方式是实地走访的方式,通过私下走访普通居民,倾听他们对本社区基层党建的看法和意见。
  结合这三种调查方式,我们基本了解了东区基层党组织的现状,以及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落实情况。
  (一)党支部建设情况
  通过调研得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东区的基层党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社区的党支部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
  发挥民主集中制,协调好社区班子成员的关系。通过召开党务会议,增进了解,促进团结,理顺关系,使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从而各司其职,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在接受调查的群众中,绝大多数认同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认为它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能够维护群众利益 。
  建立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使党支部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为人民群众所监督。各社区通过建立村级干部“清单式”管理机制,完善权力监管,对干部不公平、不作为、不廉洁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使侵害居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了遏制。这方面接受问卷的群众肯定了社区工作的进步,81%的群众认为社区工作进步巨大,歪风邪气不在存在,只有12%的群众认为社区工作仍不够好,还应警醒注意,另外7%的群众表示自己对党支部的工作不够了解,无法做出判断。
  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激发干部活力。在今年的社区“两委”班子队伍换届契机,通过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尤其是年轻后备干部培养使用,为社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优化社区党员队伍结构。同时实施“乡土人才回归”计划,每个社区选拔3-5名政治素质好、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高中以上学历、40岁以下的“乡土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完善人才储备。但当下,由于生育率降低、人才外流,社区居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重,导致各社区年轻干部普遍缺乏,给社区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居民反映社区干部普遍年龄偏大,57%的调查对象认为班子成员虽然政治素养很高,但年龄老化,缺乏活力。
  (二)组织活动情况
  近年来,东区办事处围绕基层党建,建立了组织活动制度、落实相关责任,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与领导能力,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党员活动方面,以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为统揽,将党章党规、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九大及省市党委会议精神作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坚持集中学习,通过开展党性教育大讲堂、中心组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对社区基层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学习与培训,提高了自身素质与党性修养。丰富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党员活动日”,建立活动微信群,设置“便民服务岗”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党建活动,使广大群众也能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切实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接受调查的群众中,大多数群众肯定了组织活动的开展确实起到了作用,78%的群众认为各类党建活动的开展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自身素质,凝聚了党心、人心;但也有9%的群众认为党建活动只关乎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度不够,因此漠不关心。
  在群众活动方面,基层党组织也积极组织各类文化、体育以及节日活动,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确保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密切干群联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联系,吸引到党的阵地、吸引到村党支部的周围。一在农闲时节,组织群众学练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学唱戏曲、歌曲,开展球类、棋牌、书画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二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种比赛、才艺展示、戏曲表演等多种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创新活动形式,通过举办春季马拉松、“樱桃活动节”活动,拓展活动领域,打造休闲旅游,为群众增收致富。这方面,92%的群众认可了这几年群众活动的进步,认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也为群众带来实惠。
  (三)党员干部情况
  党员是基层党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状况,取决于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因此 当下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要管理好党员干部,抓好队伍建设。对此,东区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整改,有效提升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
  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抓好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各种党建活动,不折不扣的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让党建宣传工作日常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的管理,对各个社区党员干部进行私下走访、摸底排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编三定”(党员编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使党员干部明确自身责任,增强干部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意识。在这方面,89%的群众认可了党员干部队伍管理的进步,认为比前几年有了明显进步,但也有7%的群众认为由于宣传不到位,自己对这方面了解不清楚,无法给与评价。
  在作风建设方面,一通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社区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树立了大局观与民族观,使他们的行为与上级党委的要求一致;二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三通过引导生活作风建设,培养基层党员的操守与品行,使他们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这方面是受访群众印象最深的改变,绝大多数群众都肯定了近年来基层党组织转变了作风,绝大多数党员的工作、生活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
  经过实地走访调查、与干部群众交谈、统计分析问卷信息等方式,我们对东区的基层党组织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通过以小见大、充分演绎的总体分析方法,我们对义马市乃至全国的基层党组织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即在党中央的重视下,这几年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基层党支部的日常工作日益透明化、公开化,宣传教育与组织工作也迈入了正轨;同时通过从严治党和党性教育的洗礼,广大党员提高了自身素质,转变了工作与生活作风,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但同时,在实践层面上,义马市乃至全国的基层党组织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亟待解决,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部分逐一叙述。
  三、义马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是承接党的工作任务的主体力量,也是最值得关注和关心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定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区严格落实党中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并创造性开展了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足,党建工作思路狭窄。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同志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党建的责任意识不强,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够。一些同志没有看到党建工作对日常业务的促进作用,错误认为党建工作与日常业务脱节,就是读报纸、听报告、补资料,将党建工作变成了工作中的“累赘”,重业务、轻党建思想严重。而另一些基层干部,虽然认识到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但总体上还处于基础阶段,存在着被动应付的思想,因而在政策执行、落实方面仍然不足。
  这种思想导致我们党建工作的思路十分狭窄,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日常工作中多数基层干部想在社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方面有所作为,但却忽视了基层党建特别是党的组织建设,在基层班子、党员干部培养、队伍建设方面工作不力。不少基层党支部存在着人心不齐,在工作中不团结、思想不统一,本职工作都干不好,更别说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党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工作不够规范,机制不健全,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上执行不力,不按政策和规定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事把握不准。不少基层干部分不清党建工作问题的轻重、该管的没管住、该放开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这极大地分散了党员干部的注意力,直接影响到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基层党支部后备力量不足。
  当下,由于受经济、文化、卫生等多方面影响,广大农村与城市相比在很多方面处于劣势,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逐步加深,大量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这导致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最近这些年,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失的越来越严重,老人和孩子的比例越来越高,“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以东区为例,虽然义马市面积较小,城乡差距不大,同时东区的各个社区距离市区的面积不算太远,属于城市近郊地区,但是也普遍存在年轻人大量外流,社区干部整体素质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由于社区年轻人相对较少,且缺乏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因而对政治、国家大事的敏感度、关注度不够,入党积极性不高,党员在社区年轻人的比例不高, 因而参与社区党务、居务工作的积极性较低。所以,各社区基层党支部后备力量明显不足,缺乏年富力强、文化素质高的青年骨干力量,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急需加强。
  (三)基层党组织在带动群众致富方面的能力不足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影响力与凝聚力。而当下,要想凝聚人心,基层党组织必须能够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带领广大居民致富。 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增收领域,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家乡就业,同时增加财政收入,为社区的建设筹集资金,实现社区的自我发展与繁荣。
  但是现在大多数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在带动群众致富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基层社区的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与新时代下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社区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以义马东区为例,东区各个社区的三委班子在年龄、学历方面存在较大短板,多数干部年龄偏大,普遍在40岁以后,因而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致富办法少,起步难度大,社区经济发展的思路不清晰。
       二、社区党员干部缺乏技能培训,实用人才稀缺。大多数社区的党员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普通只有高中文化水平,同时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因而决策能力、工作能力一般。同时由于青年人的大量外流,导致基层社区的实用性人才稀缺。
  三、社区基础条件差,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大多数社区几乎没有任何积累;另一方面社区基层干部待遇低,工资少,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主动性差。
  四、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最贴近群众,是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党的思想阵地最前沿。新形式下,要解决目前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开创精神的领导班子,搞好社区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党组织素质。
  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是最大的短板。在当下,要想使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确保社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素质。
  一要着眼发展,转变用人标准。改变基层干部提拔标准,选配好领导班子,由过去论资排辈、讲究资历的用人方式变为重视个人能力,能者优先。将那些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责任心强、公道正派、有开拓奉献精神、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优秀党员选拔充实到基层支部班子。同时也要拓展选人视野,通过选举、推荐、下派等方式,充实基层干部队伍,让优秀的人才能够站出来,主动担当,承担起社区发展的重担。
  二要发挥党员作用,优化队伍结构。党员不仅是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更是普通群众的先进分子。基层的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发挥党员的作用。首先要积极探索在优秀青年、致富能人及务工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其次要与时俱进,改进党员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管理、跟踪管理、双向流动等方式,促进党员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有机衔接、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党员管理机制,加强对党员有效管理;最后,要重视对党员的日常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提升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
  三要改善育人环境,积极引进人才。针对基层人才流失严重、留不住人才的问题,要通过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等方式,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吸引大批大专、本科的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从事基层工作,另一方面培养乡土人才队伍,通过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扶持优惠政策、出台奖励办法等方法,大力加强农村实用性人才建设。
  (二)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制度建设一直是我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制度建设,立好规矩,严格执行,建立好一套制度。
  社区是广大居民的家园,最缺乏什么、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广大居民应当最有发言权。因而在制度建设中要坚持立足实际,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官僚主义,在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上,必须要召开居民委员会讨论,注重“议事环节”,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保证广大居民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只有这样才能接受群众监督,促进社区各项决策民主化、操作透明化、居务党务公开化,建立一个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分工明确、民主高效、依法办事的工作运行机制,并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
  但是广泛发挥民主,决策民主化并不等于不要党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民主集中制,稳妥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同时要改进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处理社区的各类矛盾,提高维护稳定和促进社区和谐的能力。
  在工作中,不仅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搞好党组织生活、工作制度,更要抓好联系群众、社区文化教育、民主评议等各项制度的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机制。社区党组织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做到长期坚持,规范运用,并通过制度的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
  (三)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共产党为民服务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当下,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确保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必须要给广大居民带来实惠,即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增强致富能力。通过配强班子,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将一批文化素质高、思路广、有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充实到基层党支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领导班子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依托党校、职教中心、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村等作为培训基地,定期进行专题培训;并分批组织社区干部到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体验生活和挂职培训,要求社区干部撰写心得体会,锻炼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其次,要理清思路,围绕服务、发展来推进。各社区一要因地制宜,凭借自身资源与地缘优势,推动向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产业效益;以义马东区为例,义马东区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社区的综合特点和资源优势,将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切入点,引进入资,建立了常村“党建+莲藕种植”、霍村“党建+香菇种植”等项目,推动产业结合,壮大集体经济。二要转变思维,探索集体经济的新思路。义马东区通过探索社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居民变股东、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力”的模式,让群众通过流转土地使用权入股集体经济,开创了党建+支部+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依托农家乐餐饮、大樱桃、休闲旅游、汽车运输四个产业,设立产业党支部,引导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最后,要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树立先进典型。应当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将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社区干部考核标准和年度考核目标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成效明显的社区干部实施奖励,培树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经济发展导向;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不注重集体经济发展的社区干部进行罢免、甚至追责。
  (四)履职尽责,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抓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使社区党员干部从自身出发,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履职尽责、自觉推进基层各项任务的实施。同时,基层干部不能只满足稳定社区秩序,正确处理日常事务,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要在工作中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使社区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在工作中要以党建要求和日常工作需要为导向,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社区党校等阵地,开展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政策法规、科技文化、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日、党性教育大讲堂等各类制度,同时完善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和监督党员干部学习的情况,确保学习制度真正得到长期坚持和有效执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带领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基层党组织要结合社区实际,增强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以社区健康稳定发展为中心,办实事、服务于党员和广大群众,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党的关怀和温暖落实到实处。同时要深化改革,提高基层党组织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推进创新性党组织的建设,开拓思维,善于抓“亮点”,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引领示范作用,不仅在具体问题上创新,而且要在机制、制度、载体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永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资料:

 
   [1] 张梅.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理论导刊,2007,05
   [2] 孙发明.马克思主义党建中国化研究[J]. 华人时刊,2014,12.
   [3] 鹏庆红.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哲学基础及现实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2009.
   [4] 高超.新形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性研究.时代报告[J]. 2011,04.
     [5] 黄启学.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协同论.桂海丛[J].2014,08.
   [6] 赵卫.三维一体职业人才培养研究.中国成人教育[J].2010,02.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