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根文化圣地 促进三门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杨伟康 王福东 许江伟编辑时间:2021-01-06 17:09浏览次数:

打造中国根文化圣地
促进三门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三门峡是有历史记忆的文化城市,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丰富,打造中国根文化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门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华夏文化源头、华夏名称的由来都与三门峡有关系。关于华夏的由来,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一是章太炎先生关于“华夏”的解释,“华”指华山,“夏”指夏县;另一种解释是“华”同“花”,指仰韶彩陶的玫瑰花,“夏”指夏朝的先人。汉武帝元鼎四年在三门峡灵宝设弘农郡,辖二十二县,华阴等地都属于弘农郡管辖,今天的《辞海》介绍隋文帝杨坚还说是“弘农华阴人”;弘农郡到唐朝分为两个州,即虢州、陕州,陕州辖山西夏县,故今天的《辞海》在介绍大历史学家司马光时说“陕州夏县人”。以上两种解释都是围绕着三门峡进行的,由此可见,三门峡是华夏的源头之一。 
  三门峡有华夏第一个政治中心——灵宝黄帝遗址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三门峡灵宝北阳平发现550㎡疑似黄帝宫殿。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星灿说:“不论黄帝生于何处,葬于何处,就黄帝一生来看,大部分活动地点在灵宝北阳平一带,灵宝北阳平是华夏第一个政治中心。”大量地名和传说佐证这一事件。
  三门峡有华夏第一个发现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1921年发现的距今5000年——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因在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按照考古惯例遂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填补了中国没有发现新石器文化的空白。
  三门峡有华夏最精美绝伦的彩陶文化——庙底沟文化。1956年发现的庙底沟文化遗址位于三门峡陕州古城南,是一处原始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庙底沟文化类型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这种影响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湖以南地区。
  三门峡有华夏廉政文化发源地——廉政始祖召公。召公与周公在三门峡陕塬上议定分陕而治,陕塬以西由召公治理,陕塬以东由周公治理。召公及其后人在三门峡及三门峡以西的范围内治理243年,对三门峡的廉政文化和民风养成影响巨大。三门峡纪念召公地名有甘棠苑、甘棠路、分陕路、召公岛等等。
  三门峡有华夏第一雄关——函谷关。三门峡函谷关始建于周朝,距今将近3000年的历史,史称华夏第一雄关。         
  三门峡有华夏第一剑,将中国冶铁史上溯200年。1990年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文物中,玉菱铜芯铁剑的发现,将我国的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年的历史,被史学界称为“华夏第一剑。”
  三门峡有华夏第一部哲学著作——《道德经》,三门峡就是《道德经》的诞生地。   
  三门峡有中国最古老的官方书面语言——三门峡方言。三门峡有些官方语言距今5500年以上,属于史前文化,由黄帝亲自创造。据文化大师余秋雨考证包括“蚩尤”“媸”等字词都是黄帝亲自创造。驾四、垢痂、希样、圪蹴、厮跟、疙囊、端走。
  ……………………………………
  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三门峡推出《曹端还乡》《虢都遗恨》《甘棠遗爱》《试夫》,反响强烈。河南推出《全家福》《焦裕禄》,轰动全国。
  (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凡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文化,既渗透着历史基因又浸润着时代精神,既延续着本土文化的血脉又吸纳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要坚持开放包容,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加快出版《文化三门峡》系列丛书,深入挖掘仰韶文化、西坡遗址、庙底沟文化、焦国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等文化内涵。
  (八)加快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借助仰韶文化博物院、庙底沟文化考古公园、虢国博物馆、西坡遗址、函谷关修德养廉馆、渑池刘少奇旧居、卢氏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等文化资源,加快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成员:杨伟康 王福东 许江伟 李小凤 李武艳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