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三)

作者:dwgz编辑时间:2025-10-21 09:30浏览次数: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 
  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中国人历来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
  “无论今后发展到哪一步,我们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强加于人,不谋求势力范围,不同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珍爱和平,我们决不搞侵略扩张,但我们有战胜一切侵略的信心。”
   当前世界并不太平,还有不少地区战火纷飞、动荡不安。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大外交场合深入阐述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义,呼吁“国际社会要摒弃零和博弈,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
  “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站在历史坐标前凝望,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在这里交汇延伸。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