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编辑时间:1970-01-01 08:00浏览次数:
缅怀“老革命” 呼唤胸襟、血性与英雄
读杨树平散文《爸爸的未了情》一文有感
(原标题:缅怀“老革命”呼唤胸襟、血性与英雄 读杨树平散文《爸爸的未了情》有感 )
孙振军(本文作者系河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一个年过85岁,因重病已卧床10年之久的新四军老战士,在生命尽头、弥留之际,留给人间、留给后人的最后一句话会是什么呢?
也许,我们猜十次、百次、千次,也难以猜得对;因为,他没说亲情、没说遗产,没说家事、没说后事,更没有向组织与上级提最后的愿望与要求,而是出乎意料地高喊了两句口号“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是《东方今报》上发表的,河南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杨树平先生的《爸爸的未了情》一文中开头的一个情节。
“老革命”这个词汇与称谓这些年尽管越来越少见了,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他们却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一代人。杨树平先生的爸爸、离休老干部杨振川同志,就是一位“老革命”,他14岁即参加新四军,18岁就加入共产党并担任正连级的保卫班长。曾率领仅百余人的全连官兵,在一次阻击战中一天之内打退日伪军一个团的21次冲锋,打死打伤敌人300余名,并多有其它缴获。而我方仅有一名新兵受轻伤。就是这么一名资格老、战功多、贡献大的老同志,建国初期为让位于他人,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主动辞去县司法科长(相当于现司法局长),而甘当一名普通科员。在为革命事业奋斗了48年后,杨老最后以很低的职级在河南省睢县人民法院离职休养。
但本文无意深谈杨振川老人敬业乐业、任劳任怨,甘当黄牛、不计得失的奉献品质,而主要想以杨老为例,谈谈胸襟,说说血性,呼唤英雄!
从杨树平文中得知,杨老在17岁的时候就永远失去了他最敬爱的父亲。因为他父亲不仅和我军著名将领彭雪枫师长是老友,而且是我党的地下党员、情报联络站站长。身份暴露、不幸被逮捕后,被日本鬼子用大狼狗残忍地咬死、吃掉了。但是,杨振川同志只是“一个人偷偷地躲在厕所里哭了几场”,丝毫没有动摇继续革命、奋勇杀敌的信念与意志,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化悲痛为力量、擦干泪再冲锋”,树起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伟男子形象。
杨振川老人不仅有血性,而且有胸襟。这个胸襟,从小处体现在自己的升迁得失、名利待遇;从大处体现在家国情怀、人类观念。当亲友们埋怨他级别低、待遇差时,他却说:“比起那么多牺牲的战友,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官大官小算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关键是不让大家伙儿背后捣你的脊梁骨!”当他听到他当市长的儿子去日本访问时在国际会议上倡导“中日韩应建立诚信,互相开放技术、开放市场”的发言时,这个身受过杀父之仇、亡国之恨的老军人,则又大度地称赞:“和平好,友谊好!”
那么,就是这么一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什么又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呢?那是因为,他在收音机里听到,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撞我渔船、挑衅滋事……” 可以想象,如果国家需要、边关危急,战火再起、身体允许,杨振川老人一定会重穿戎装、再上战场,为国杀敌、为民立功!
可是,在今天的茫茫人海中我们四下环顾,狗苟蝇营、唯利是图,斤斤计较、贪欲难填之辈,是多了还是少了呢?血性是一个男人的本色,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财富。这是人类世界中当今通行的准则。那么我们再看看,今天有血性的男人又有几多?跟老一辈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是不是“小男人”、“假男人”充斥大街?而有英雄情怀的男人,如今更是成了旷世珍品!热爱和平,不等惧怕战争。不幸的是,边塞战事还未起,网上懦夫已现形。畏敌派、惧敌派、投降派与汉奸言论,已鼓噪声声,已不绝于耳……
因此,今天我们纪念新四军老英雄杨振川老人,更是对一代革命前辈的缅怀,对他们宽广胸怀、贲张血性、英雄气概的缅怀!并且呼唤这三种优良品质,在今天的同胞中能够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