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校系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几点思考(二)
作者:gbjy编辑时间:2014-09-21 18:40浏览次数:
其次,是教学计划的实施。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的中心工作则是实施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对各个班次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考核等都做出了明确的安排,是指导教学和开展教学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依据。为了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需要从很多方面和环节着手。比如师资的配备、教师的备课讲课、交流研讨的组织、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对学员学习的考核以及教学设施的保障等,彼此环环相扣,有机联系,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完成得怎样,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些不同的方面和环节,如果能从制度机制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对整个过程加以严格控制,就能促成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对此不加重视,管理松松垮垮,疏于监督检查,教学计划就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教学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再次,是课堂教学的效果。党校教学虽然涉及的方面众多,但最后都浓缩到课堂,集中体现在每一堂具体的课上。教师通过讲课,帮助学员解疑释惑,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从理论的高度来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而获得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可以说,课是党校教学的最终产品,通过讲课党校教学的目的才得以最终实现。
由此看,教学质量评估评的是一条完整的“教学链”,从落实教学定位到教学计划实施再到教学效果,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监控,从而全面、真实地反映党校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质量评估应该怎样评
上面分析了教学质量所涵盖的三个方面,进入到操作层面,我们还得解决具体怎么评的问题。一般地说,要对教学全过程评估,必须先设定一组指标,这组指标不仅要能全面反映教学各环节及其过程,而且还要能“可观察,可量化,可比较”。不然,设定的指标若没有代表性,评起来难免以偏概全,不能真实反映教学质量;若设定的指标不可观察、量化和比较,则评估就会变成拍脑袋,评出的结果也很难让人信服。
为了表述方便,针对以上问题也分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 对落实党校教学定位的评估
我们认为,最能反映党校教学定位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班次设置,二是课程安排。这两个指标不仅容易观察到,而且也能量化和比较。为何说班次设置与课程安排最能体现党校的教学定位呢?前面说了,中央对党校的定位是对党政干部进行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而党校教学是否符合中央这一要求,当然要看党校开设的是什么班次,培训的是什么课程。
举例说吧。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央、省、市、县四级党校都要开设相应的班次,分别对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和乡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而且还特别强调,“市(地)委以上党校开设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对后备干部进行任职培训”。如果党校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却热衷于办学历班或各种职培班,显然这就偏离了中央对党校的定位。
再有就是课程安排,有的党校培训对象虽然都是党政干部,也开设了相关的班次,但课程安排却不是以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为主,而是侧重于一般知识与技能培训,有的甚至迎合学员开设不少“保健养生”、“社交礼仪”、“书法欣赏”等方面的课程。不是说这些课完全不能开,但若比重大了势必会冲击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