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校系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几点思考(三)

作者:gbjy编辑时间:2014-09-21 18:41浏览次数: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很多地方党校已与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合并,一套人马三块牌子,既要对党政干部培训,也要对机关公务员和非党干部培训,那么怎样对地方党校的班次设置与课程安排评估呢?这个问题的确很复杂。但我们认为既然是党校,无论有多少块牌子,定位不能动摇。当然,在具体评估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实际,比如班次评估,主要看地方党校是否按“条例”规定设置了相应的班次,而且课程安排评估重点也只看这些班次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布局。

  具体而言,我们在评估班次设置时主要看两点。一是进修班、培训班的学制分别为多长,能否保证相应的教学时间;二是培训学员的相对规模有多大,即党校招收的学员占当地干部总人数的比重是多少,尤其是到党校接受系统理论培训的干部占比是多少。而对于课程安排的评估,则主要看各类班次开设了哪些课程,是否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是否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课和党性教育课为主,而且这些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份量如何。

  (二)对教学计划实施的评估

  党校作为学府,教学自然离不开学科的支撑。而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组织与管理。鉴于此,我们认为围绕教学计划的实施,要评估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支撑,二是教学组织与管理。

  学科支撑首先要看学科布局。为满足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需要,党校的学科布局应与之相适应,特别是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的学科,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科社、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党史党建、文化学等,党校都应该涵盖。也许有人认为,要考察党校的学科情况,直接看设置了哪些教研部门就可一清二楚。我们觉得这种看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学科的背后是人,学科是否完备、学科水平是高是低其实都取决于教师,因此看学科关键要看学科队伍,不仅要看教师的学科背景,还要看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学科支撑其次还要看教材。教材是学科成果的凝结,为课堂教学提供蓝本,教材建设主要看各个党校是否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组织权威专家编写了高质量的配套教材,理论课和党性课的教材在教材体系中占到了多大比重。

  对于教学组织与管理,则主要看制度建设。比如是否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教师潜心学术研究,开发和完善教学讲题;是否通过引入竞争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授课水平是否实行集体备课、听课热评;是否通过在职进修、专题培训、挂职锻炼、人才引进等各种途径来培养师资队伍;在研讨、交流等教学环节,是否做了精心安排并确保教师到位;为规范课堂教学实施,是否建立了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评估项目虽易于观察,但却很难量化。那对此该如何处理呢?我们考虑,虽不能直接量化,但可以用一些相关性高的间接指标。比如获得教学资助的教师占全校教师的比重是多少;通过竞争上岗安排的课在所有课程中占多大比例;集体备课的比重有多大;每年参加培训的教师占全校教师的比重是多少;下班的教师中教授的比例有多大;参与研讨交流的教师中,直接为学员上课的教师有多少;每学年教学事故发生率是多少。

  另外,教学管理评估还有一个环节不可少,那就是对学员的学习进行考核。如果没有考核压力,学员学起来可能会敷衍了事,消极应付。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党校应该采取措施,督促学员静下心来听课读书,思考写作。对这方面的评估,侧重要看是否对学员进行严格的学习考核,具体采用哪种考核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分别占多大比重。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