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主体价值取向: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作者:gbjy编辑时间:2015-12-04 15:09浏览次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央有一个报告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谈的就是人文科学。我们今天的很多文化缺失,是人文科学的缺失。文学当然也属于人文科学。为什么叫搞文学的,而不是叫搞哲学的?因为文学艺术的传播性强,影响力大。
我想同志们也都知道,一般在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吹起时代号角的,特别是能深入人心的东西,往往都是文学。谈西方必谈启蒙运动,今天西方的政治科学、社会科学、法学基本都是建立在启蒙运动的基础之上。但是谈启蒙运动必谈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有“六大巨匠”,都属于文学艺术类的,文学类有“三杰”,艺术类也有“三杰”,它吹起了文艺复兴的号角,使西方迈进了资本主义社会,使西方慢慢进行思想改革,形成了启蒙运动,而这种启蒙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西方人的政治精神、法律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的三颗巨星,这是文学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称为“艺术三杰”,他们是搞艺术的,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应该说影响西方很深,影响整个世界也很深,它是从文学艺术拉开序幕的。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当然应该是“五四运动”前后。“五四运动”前期有一个很重要的运动,叫“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在打破旧思想、迎接新思想当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人可能知道,辛亥革命的失败让中国很多政客、志士仁人认识到一个问题:我们既要找到新思想,更要让新思想深入人心。如果这个新思想不能深入人心,中国的变革很困难。
要让老百姓真正了解你的思想,你跟他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有难度。但文学不一样,它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所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鲁迅当成文学巨匠,因为鲁迅在“新文化运动”当中起了破旧立新的作用,比如《狂人日记》。因为有了“新文化运动”,才能打破旧的思想,让很多人接受、迎接新思想,才能有“五四运动”。有了“五四运动”才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作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讨论,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它起到了破旧立新的作用。很多人不理解,讨论这个问题有多大意义?这个问题搞明白了,很多老百姓真正理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才能接受新思想。
迎接新思想不一定在于这个新思想是不是传到国内了,即使新思想传到了国内,人们还没有“破旧”,就绝对不会“立新”。谈到中国文化的问题,有人这样的感叹:中国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确,中国文化有这个特点,但是也别过分夸大。中国文化从历史上看具有比较强的封闭性。中国文化一般是比较难接受西方文化、外来文化的。所以,虽然现在中国很开放,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自以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我们是世界的中央,我们的文化最好,凭什么接受外来的文化呢?
比如,佛教在东汉末年已经传到中原。河南洛阳白马寺名字的来源有个典故,一匹白马驮着佛经最后死在这个地方,所以后来建了一个寺,叫白马寺。当时的河南应该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佛教虽然传到这儿了,但是被老百姓、被主流政治接受的过程很漫长。佛教真正被融合到中国文化当中应该是隋唐时期。当然,中国把佛教融入到中华文化之后,也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也提出了、发展了、创立了一些新的宗教流派,比如禅宗。这也证明一个问题,中国人是能够接受外来文化的,但是他接受外来文化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地很快就接受了。拒收外来文化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中国人的一个特点。因此,要想一种新的思想被人们接受,不“破旧”怎么能够“立新”呢?因此,仅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讨论,我认为还没有彻底做到解放老百姓的思想作用。几个文学的浪潮,的确起到了对老百姓思想的破旧立新的作用。6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都感受到了文学运动的影响。我们印象非常深的,是当时所谓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包括改革文学,这些文学的确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所以,现在我还常翻翻北岛、舒婷、海子、顾城的诗词。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后来影响了很多大学生。这就证明一个问题,文学艺术的确在时代变迁的过程当中起了晴雨表的作用,起了先锋作用。
文学艺术承担着叙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功能。中国目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国际和国内状况来看,正经历着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我们更需要文学艺术去引领。其实,中国目前经济实力已很强大了,但是国际上对中国传播的声音、正面声音并不强大,还有相当多人不了解中国。所以,难怪西方人谈到中国就认为中国人很可怕。后面我会谈,有一些问题我还需要为他们解读,因为他们不了解你。虽然我们的孔子学院已经很多了,但是孔子学院再大,能够让所有的西方老百姓都上孔子学院吗?如果有一部好的著作、好的作品走向世界,它就能叙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文学艺术承担这个功能以后,会比理论家、政治家、新闻家的影响大很多。
而且现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进行妖魔化,唱衰中国,妖魔化中国。我们有没有传播正面声音?有,但是老百姓听不到。所以很多西方老百姓不了解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习总书记在讲话当中特别提到,“文学艺术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老百姓追求文学、艺术,这是他自身发展的需要,跟他的事业有关,跟他的生存有关。但是,有一句话今天还要深刻地解读,“文学和艺术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国际上,我们要通过文学艺术传播我们的声音,我们要树立我们文学艺术的标准。我了解到,中国文学艺术中有这么一个现象:音乐必谈格莱美,电影必谈好莱坞,科技必谈诺贝尔。我们的目标是冲着好莱坞、奥斯卡、格莱美。当然你冲过去,真正得奖,对中国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后面谈思潮会谈到,好莱坞也好,格莱美也好,是西方人用西方的标准来推行的一种艺术、音乐、电影。这里面也许不一定包含明显的政治问题,但是他是用他的标准来推行的,所以中国人进不了好莱坞。很简单,因为他是用他的精神来衡量你的电影,你不符合他的精神,你就进不了奥斯卡。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文学艺术不仅是事业,它也是战线。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可能大家知道,我们都在谈话语。中央也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看法。
那么,究竟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社会,怎么看待国家?我们必须确立自己的标准,这也是一条战线。
文学艺术承担着两重战线的作用。第一条战线,国际战线,要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标准。国内要净化舆论,确定标准。现在一段时间,近代史已经被搞得面目全非了。甚至有人说要给慈禧太后平反,要给李鸿章、曾国藩平反。相当多人这么分析:李鸿章跟日本人谈判,据理力争,当时日本人谈判就怕李鸿章,如果换个人的话,当时我们可能损失更大。借着这个理由,有人说李鸿章应该是正面人物。大家知道,他的贡献再大,如果你做这件事最终是卖国求荣的,你能力再强,也必须接受历史给的评判。
这就证明,中国国内话语激增,各种观点层出不穷,懂内情的也许能够评判,不了解内情的年轻人根本无法评判,是非颠倒。因此,文艺工作者承担的第二条战线是,必须在国内使人们辨明是非、真假、善恶、美丑。
文艺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表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哈佛大学有两个政治学教授在国际国内很有影响力。一个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亨廷顿,他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另外一个是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约瑟夫.奈提出了“三种权力”:第一,以威胁的方法,也就是以“挥舞大棒”的方法来行使权力。第二,以收买的方法,即采取“胡萝卜引诱”的方法来行使权力。第一种其实就是军事权力,第二种是经济权力。他倡导的第三种是软实力,展示和利用自身的吸引力。
约瑟夫.奈多次考问过中国人,中国除了不差钱之外,对世界其他人民还有什么吸引力?除了有俩钱之外,你还有什么可吸引我们的地方?软实力很重要,当然软实力这个概念今天也被很多人应用。我用《孙子兵法》的观点去解读软实力,“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你百战百胜,常胜将军赵子龙,并不是最高的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战,却让大家服你,这就是约瑟夫.奈讲的软实力。
为什么大家服你呢?这是一种内在的吸引力,这是一种德。而文学艺术,我刚才已经讲过了,它在这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文学艺术弘扬的是精神,兴、观、群、怨,它能建构我们自身的吸引力。但是大家别忘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文学艺术已经变成了硬实力。文学艺术可以变成产业,既能吸引人,又能够挣到钱,当然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当时英国有一个大臣向撒切尔夫人汇报工作,他说中国目前有大量的电视机倾销到英国市场,严重地影响了英国的电视机产业。他问撒切尔夫人,我们需不需要采取反倾销的办法来对付中国的电视机?撒切尔夫人根本没有思考,马上回答:“一个只生产电视机,不能生产电视剧的国家,有什么可怕的呢?”你的电视机便宜,我们技术提高了,也可以把电视机变得更便宜,最后打败你。但是电视剧不同,电视剧提供的是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娱乐方式,是一套价值观。你长期看美国的电影、动画,小孩慢慢做的就是美国梦。因为他深刻地理解了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方法和娱乐方法,他认为这套休闲方法、娱乐方法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难怪很多美国人十分自信,他们这么说:“只要是有‘三片’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哪“三片”?麦当劳的薯片、好莱坞的大片和英特尔的芯片。英特尔是科技,麦当劳的薯片提供的是西方的生活方式,好莱坞的大片提倡的是美国的娱乐和休闲方式。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有这“三片”,美国绝对会强大,哪怕今天美国的国土出了问题,再给他们重新创造机会,只要靠“三片”照样可以创造一个辉煌的美国。
这就证明一个问题,文艺变成产业以后,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它跟其他的产业还不完全一样,所以它的作用更加特殊。文艺产业在美国这么壮大,值得中国人思考。因为美国应该是一个文化资源非常贫瘠的国家,而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一个文化资源非常贫瘠的国家,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文化强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为什么称不上文化强国?花木兰是中国的,但是电影《花木兰》是美国的;熊猫是中国的,但是《功夫熊猫》是美国的。你也可以拍个《花木兰》,也可以搞个《熊猫》,但是你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所以大家知道,除了前两“片”之外,下面有一个“片”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美国有非常强的吸收外来文化,并为自己所用的精神。最关键的是,他能够把文化跟科技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第三个,英特尔的芯片很重要。美国的文化产业,特别是以文艺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十分巨大。2012年,我国所有出版社年收入额总和加起来赶不上人家一个图书公司贝塔斯曼。我国海外商演年收入总和还比不上国外一个著名的马戏团。
所以说,文艺真正要走出去,不是说能走出去就走出去了。我想在座的同志也有这个愿望,但是真正打赢、打响需要一番努力。所以,文艺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它在文化组成部分当中的作用更加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