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主体价值取向: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作者:gbjy编辑时间:2015-12-04 15:10浏览次数:
第三,文艺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民精神家园的集聚地。我在讲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时候,曾经用三句话这样描写美国,我说美国社会可以用三句话去解读:第一,把效率交给市场。美国人认为最有效率的经济模式是什么?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所以要把效率交给市场,只有搞市场才能提高效率。第二,把公平交给税收。你完全交给市场,有的人能力强,有的人能力弱;有的人家庭背景比较好,“富二代”,有的人家庭背景比较弱,“穷二代”,你再努力,也许最后的结果还是有差距。纯粹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贫富分化。市场经济是靠能力、靠机会,但是每个人的能力肯定是不平等的,所以最后肯定会导致分化。分化怎么解决?第二句话解决了,把公平交给税收。你不是富吗,我多增加点税收,把你富的高度削下来。你不是穷吗?我把富的削下来的很多资源给你补上,这叫福利政策。凭着第二句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解决了马克思所认为的贫富分化、两极分化问题。我们中国也在正面宣传它好的方面。但是大家不要忘记,市场经济是世俗经济。市场经济以经济利益、效率为核心,它必然会导致精神失落。美国人怎么解决精神失落呢?第三句话,把灵魂交给上帝。你去了解一下,很多艺术家是了解美国和英国的,你到乡间去看看,他们的教堂很多,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都信仰宗教。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当中带来的精神贫困,他通过宗教信仰的方法去弥补。
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像西方那样典型的宗教。究竟怎么看待中国的信仰?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宗教,那灵魂问题怎么解决呢?西方由宗教来解决,难道我们也推行西方的宗教吗?我们靠文化、文学艺术去承担。这就证明,我们的文学艺术比西方国家,特别是比美国这样的国家,承担的功能还特殊。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曾说,文化就是人们认知和情感的地图。我们要文化干什么?我们在社会中怎么生存、怎么前进需要一个地图来指导。文化给我指导人生,给我指导社会,给我改造世界提供了线索,这叫认知地图。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解决得还是很好的。我们引进了西方的高科技,自己的科学也在发展,认知地图恐怕不是太难。但是我们情感没有地图,我们不知道人生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生活。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坚定,只要有钱了,肯定就幸福了。现在发现了新的问题了,有俩钱了,也没感到很幸福,那究竟什么是幸福呢?我们的情感失去了地图。情感失去地图,人生就没有依托,国家就失去了凝聚力。因为老百姓不明白什么样的国家最好。因为你这么做,我感觉不到幸福。所以,你说你很好,我不能接受。因此,情感地图只能通过人文科学、文学艺术去担当。
前几年,美国第一智库兰德公司曾经写过一个《兰德公司报告》,《报告》说,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穷的国家。我们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它却提出来2020年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它是这么解读的: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的没有信仰的可怕的国家之一。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建立在私欲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的本能,对性、食物那些贪婪可怕的欲望上。因而,中国必将很快衰落,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如果这句话你还没有听懂。我还有一个注解,哈佛大学有一个学者前几年写了一个东西,他没有针对中国,但是含沙射影,我认为他也是在唱衰中国。他提了一个观点,“无神论者比异教徒更可怕”。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中东的那些恐怖分子可能是异教徒,拉登那些人是异教徒,异教徒很可怕,但是按照他们现在提出来的观点,无神论者更可怕。因为异教徒还有信念、有信仰。有信念、有信仰,他就有束缚,他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但是这个学者的意思是说无神论非常可怕,因为他心中没有信念,没有信仰,他没有束缚,什么都敢干,什么都能干,这样的国家非常可怕。后来又有学者说,中国就是无神论占绝大多数人群的国家。这两个观点如果放在一起,结论肯定是中国人很可怕。
讲这个事例我要做两点说明:第一点说明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的确物质生活发生改变了,精神滑坡了,这是一个事实。文学艺术要承担这个功能,做思想教化的艺术不是没有市场的,现在缺这个。你要把这个作品拍好了,我相信会既叫座又叫好。第二个问题,我一定要跟大家讲明白,西方那些人妖魔化中国有个办法,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评价中国。西方认为人们必须有信仰,那所有人就必须要有信仰,这是它的第一个逻辑。第二个逻辑,西方人认为信仰必须是宗教信仰才叫真正信仰,这是它的第二个逻辑。
我们认为,这两个逻辑第一个逻辑有道理,人必须要有信念、信仰,否则就是行尸走肉。但第二个逻辑我跟它有分歧,信念、信仰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宗教来完成呢?中国的确大多数老百姓是无神论者,我们没有西方典型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但是中国人有没有信仰?儒家学说就是我们最大的信仰。我们相信真正理想的世界不是在彼岸世界,而是在现实世界,这就是中国人一直讲的“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建立这样的理想社会,就是我们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中国古代还有这么一句话,大丈夫有三不朽,一不朽为立德,二不朽为立功,三不朽为立言。所谓立德,也就是自己要修行,这种修行既要帮自己,更要帮别人,这就是我们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如果我们把这个当成信仰的标准,那我们说,美国人的信仰也不是信仰。所以,这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这就是话语权了。你对信仰有自己的定义,他对信仰也有自己的定义,我们俩定义不同,你把你对信仰的定义强加给我,我当然就像你说的那样没有信仰了。但是,如果按照我的标准看你,你也没有信仰。因为现在美国在国际社会有强大的话语权,所以他的标准一般很多人都会认同。但是我们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一种否定。我们认为我们有信念,我们认为我们有信仰。只不过我们对信念、信仰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跟西方人不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艺术的作用非常大。比如音乐的作用,《黄河大合唱》在抗战当中就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首歌曲很多人听到应该都非常激动。音乐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很难代替的。文学艺术的作用特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