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十三五”规划建议》——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二)
作者:xxyd编辑时间:2015-12-04 16:04浏览次数:
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们先来看指导思想。关于指导思想,有几句话比较重要、比较关键。
第一,要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第二,要加快形成引导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我们一直说要引领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是什么?是要形成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体制机制、发展方式真正建立起来了,新常态会自动到来。
第三,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第四,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是不可动摇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第二个方面是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有六大原则: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二,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坚持深化改革;第四,坚持依法治国;第五,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第六,坚持党的领导。这六个原则是非常有深意的。
首先,这六个原则对应着前面的“四个布局”,还加了两个词,一个是科学发展,一个是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科学发展一直是党的指导思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是今后“十三五”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必须要重视的因素。
(三)发展目标
第三个方面是发展目标。总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外,还有八项具体的目标。
第一个具体目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体来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而且这个“翻一番”还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要建立在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也就是说,“十三五”追求的GDP增长不是为了经济增长而增长,要是在符合这“三个性”的前提下,根据两个翻一番的目标进行测算。“十三五”期间,人均GDP增速的底线是6.5%。当然,跟过去相比,确实是下了一个台阶。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现在处于发展阶段的转换期、步入新常态的历史事实,考虑到我们面临的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考虑到我们现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考虑到我们面临着人口红利减少的事实,考虑到“十三五”期间,我们仍然还要消化“十一五”、“十二五”以来,积累的很多经济问题和泡沫,“十三五”要实现6.5%以上的平均增长,仍然还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在三大发动机上做好改革转型创新。如果通过这三大发动机,把新的增长动力培育起来,把新的增长点培育起来,我想完成6.5%以上的增长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反之,不一定。这是第一个具体目标。
第二个具体目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过去,很多产业在总体是中低端的。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必须要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要具体体现在一、二、三产业上;先进制造业要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要不断成长;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要进一步上升;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新的进展,这是第二个具体目标。
第三个具体目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这是从经济增长动力“三架马车”的角度来说的。过去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最近这几年,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逐步上升。2014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1.2%。2015年前三个季度进一步上升到58.4%,已经超过了投资对GDP的贡献力。我们希望在“十三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这是第三个目标。
第四个具体目标,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就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过去统计城镇化率有两种口径,一种口径就是按照户籍来说。按照户籍,2013年的城镇化率实际上只有35.9%。一种是按照通常统计上所计算的城镇化率。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4.77%。户籍城镇化率和我们统计上的城镇化实际上是有一个差距的。“十三五”期间,真正面临的艰巨任务是怎么让人口城镇化,不仅是让农民进城里来打工,更要让他们真正与现有的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益。那就必须要解决和提高户籍城镇化率水平,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201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9%,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每年年均要提高户籍城镇化率1.3个百分点,每年要让1600万没有获得城市户籍的人成为户籍城市人口,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任务。这次在《“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里,对这个问题专门有一段说明。
第五个具体目标,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里边特别强调的是脱贫的问题,脱贫目标也非常具体。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要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按照我国现行标准,我们现在有多少个贫困县?592个。又有多少贫困县都想戴着这个帽子,享受很多的优惠政策?未来五年全部“摘帽”。这个任务之艰巨、挑战之大、目标之具体,可想而知。
第六个具体目标,使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七个具体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最主要的,我们要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要控制能源、水资源、土地、碳排放权的总量,同时还要控制它的强度,使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
第八个具体目标,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我们有356项改革要在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也就是说在“十三五”期间,所有的制度要逐步建立起来,运行起来。
(四)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一个创新。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主线,统帅整个“十三五”规划。而且在五中全会《公报》和《纲要》中,都把这五大理念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的高度。这五个问题不是虚的,是一场非常深刻的变革。哪五个理念呢?第一是创新发展理念,第二是协调发展理念,第三绿色发展理念,第四是开放发展理念,第五是包容发展理念。这五个理念,概括得非常好,把目标、路径、理念、策略等都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