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十三五”规划建议》——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四)

作者:xxyd编辑时间:2015-12-04 16:06浏览次数:

(二)协调

“十三五”的第二个重点任务是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的结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协调

1.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个协调,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有三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项是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第二项是支持特殊地区的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解决难点问题。还要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的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山西、陕西北部,还有新疆。多年来,陕西北部地区的重工业,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密集型工业高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这些地区普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发展隐藏着很大的风险。下一步怎么让这些地区平稳地过渡,是一个重要任务。中央已经意识到要支持这些地区。

第三项是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机遇。其中一个就是大家熟悉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这是北京要做的事情。在人口、经济都很密集的区域,如何优化发展新模式,如何推进长江经济带等的建设,这是第一个协调。

2.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二个协调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具体也包括三项内容。第一项,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特色”是什么意思?比如平谷区。我们一定要依据平谷的特色资源形成特色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一镇一业都要形成特色,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所要解决的。

第二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怎么样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这里有两个新的重要制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实名化制度。这个制度肯定要落实。同时,还要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落户人口挂钩的机制。这两个非常具体的制度,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是肯定要面临的。建立城镇建筑用地增加规模,吸纳农业转移劳动力落户数量的发挥机制。这个一听就明白了,要挂钩,挂钩的目的是什么?提高户籍城镇化率。一般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是不愿意吸纳农业转移劳动力过来的,因为吸纳过来以后的福利保障负担很大,没有信心、没有积极性怎么办?用这两个东西压着你做,你不吸纳新人进来就不给你指标,不给你财政转移支付。

同时,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流程转达上述。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原来农民进城户口想着福利待遇,你必须强制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什么的收了,现在不行了,进城是进城,但是农民原来这些权益还得保证,还得维护,是这个意思。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第三项,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我们一直说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么多年一直没解决。为什么?因为相关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所以在“十三五”期间,要构建城乡公共资源的均衡配制,要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这是第二个协调。

 3.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个协调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体也包括四项内容。第一项是塑造文化价值。也就是说,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第二项是要生产文化产品,扶持优秀的文化产品,创造市场,加强人才培养等,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共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型智库”一词这两年也比较热门,最早是由国务院发展中心提出的建议。习总书记批示,还要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第三项是深化文化改革。包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第四项是要把握文化导向。也就是说,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这是第三个。

4. 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稳步发展

第四个是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稳步发展。第一件事是要制订实施军民融合的战略。第二个是建立有关的军民融合种子。具体包括建立国家、各省、直辖市的军民融合领导机构,要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三)绿色

现在说第三个发展——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我们把这项归纳为明确一个目标,规范、探索两个试点和实验区,建立三个体系,形成四个格局,实施四大工程,实施五项计划,开展五项行动,建立健全八项制度,内容非常丰富。

1.一个目标

第一,明确一个目标。什么目标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这是一个目标。

2.两个试点和试验区

第二,规范和探索两个试点和实验。哪两个试点实验呢?第一个是要建立统一规划的国家生态实验区。这个已经在做,下一步要进行规范统一。第二个是要探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关于这点,习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里面专门展开说明。探索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国家可以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跟进休耕,对休耕农民提供必要的粮食或者是现金补助。开展这项试点,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这是新的制度,以前没有的,以前恨不得一年用多少次,其他国家很多都有休耕制度。

第三,建立三个体系。哪三个体系?

第一个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关于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有很具体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来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体系,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也就是要发展新能源。

第三个体系,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这个治理体系是以市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的。“以县为单位”是一个很新的提法,尤其是离任审计,把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审计和绩效考核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空间治理体系。

第四,要形成四个格局。都是哪四个格局呢?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其中,自然岸线格局是第一次提出。自然岸线格局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要解决海洋的内容。而提出海洋的内容,其实也是把中国所有的国土全都覆盖了,把城镇化、农业、生态安全、自然安全等全覆盖。同时,还强调要落实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整合设立一批国家重点。

第五,实施四大工程。都有哪四大工程?第一是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就是接近于零的碳排放区的示范工程。第二是要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三是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这都是最新的提法。第四是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

第六,实施五大计划。第一个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二个是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第三个是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第四是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第五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这是五项计划。

第七,要开展五项行动。

第一项行动是要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也就是说,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这三个主体,既要有总量控制,又要有强度控制,这就是双控行动。过去,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主要在于碳排放强度的控制上,现在则要成为总量控制;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是能量总量的控制,现在则是水资源、建设资源总量和强度一起控制。

第二项行动是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第三项是行动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第四项是要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的引领行动。就是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领跑者的引领行动。第五项是要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这些行动都是很具体的。

第八,要建立健全八项制度。有哪八项制度呢?

第一项制度是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这是三个最严格的制度。

第二项制度是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这是第一次提出的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要建立四大生态产权交易市场,但是这四个市场是要与初始配制度结合起来的。那么这次提出的初始分配制度就为下一步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四大生态产权交易市场,提供制度基础。

第三项制度是要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是一个新的制度。习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里面也专门展开了说明,对这一点非常重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环境问题之所以不好解决,是因为确实环境是以地方的“块块”管理为主。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把真实的数据报上去,地方保护主义还比较严重,而且跨区域的环保不好做。怎么办?垂直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是指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地)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这是第三项制度。

第四项制度是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这个制度非常重大,下一步很多环保部门的职能都要通过这项制度重新整合。也就是说,你的污染排放必须要先获得许可,否则污染就违规了。

第五项制度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也就是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哪些产业不能准入的负面清单,让你一目了然,告诉你这个东西是不能干的。

第六项制度是要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流域是指的上下游,横向的就好比北京与河北。

第七项制度是要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开展环保督察巡视,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以后再作假,难度就大了。

第八项制度是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此次,绿色发展的内容非常丰富。可见,新一届领导在推进绿色发展、解决中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的决心之大、措施之有力和具体。我想,在“十三五”期间,如果我们真正能把这些体制机制、政策都落到实处的话,经过持续的努力,还是有可能逐步实现环境的根本性改变的,否则就会比较难了。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