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性是改革方法论的一次飞跃

作者:gbjy编辑时间:2017-06-27 10:06浏览次数:

协同性是改革方法论的一次飞跃

2017-06-27 08:48 南方网 张全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6月26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6月26日新华社)

  事物间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协同的结果使多方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改革的协同性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客观要求。如果缺乏协同,就不会有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上强调,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折射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光芒。这次又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意义上的抽象概括,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思想与理论。

  改革方案协同是系统性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好改革方案的主旨和要点,把准相关改革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实化细化,使各项改革要求落地生根。”改革能不能做到协同推进,方案设计是基础。改革方案涉及政策配套,相互之间的制度接口必需预留好,在时间节点上能够衔接得上,才能推进得顺、落实得稳。方案的协同性做得足,部门和地方才便于操作,利于落地。当然,改革方案协同性的实现,并不是中央层面的独角戏,这需要发挥好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谋划机制。方案的形成过程是协同的,方案的设计内容自然也是协同的。

  改革落实协同是整体性的保证。上下脱节,左右断档,就不会形成改革落实的协同性。以前出现的上边放权,下边接不住现象,就是改革不协同造成的。这也使改革失去了整体性,改而无果,让改革效益大打折扣。如本次会议通过的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就不可能单兵突进,必须跨地区、跨部门协同推进,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观,在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健全资源开发管控和有序退出等方面协同实施,方能实现试点目标。只有做到协同落实,才能保证改革的整体效益。

  改革效果协同是最终的落脚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都需要协同效应。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掣肘,改革的协同度不高,甚至出现零和博弈、负效应,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对改革成效的实践检验,说到底就是对协同性的检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看相关联的改革协同性,又要评估改革总体成效。在允许试、鼓励闯的前提下,把拖了后腿的用力拽上去,对偏离目标的赶紧拉回来,通过反复校准,才能使改革效果协同性达到理想值。(南方网张全林)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