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历程中不变的价值取向

作者: 韩 雅编辑时间:2021-10-20 10:19浏览次数:

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历程中不变的价值取向
韩 雅


  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源远流长,在朝代更迭、政权翻覆中曾有许多改良革新击起历史的浪花,推动了民族的进步。如相地而衰征的管仲改革、开启法治改革先河的李悝变法、徙木立信的商鞅变法、推行汉制的孝文帝改革、熙宁新政的王安石变法、中兴明朝的张居正改革、开启民众心智的戊戌变法等。在世界历史上,也曾有许多举足轻重的改革,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如古雅典梭伦改革、法兰克王国查特改革、俄国彼得大帝改革、英国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铁血宰相俾斯麦改革、罗斯福新政、李光耀创造的新加坡模式等。我党在成立和建国后也通过历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纵观古今中外的改革历史,不难发现,凡是变法成功、取得成效的改革均是紧紧依靠人民、回应百姓期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变革。
  一、聚焦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实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从聚焦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我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从老百姓身边事改起,推进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重大改革,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打赢全国脱贫攻坚战
  实现全面小康,贫困是最大的民生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靠的就是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建立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道路。比如,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等。以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热忱,保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二)向着优质公平目标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教育综合改革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包含办学体制、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内部管理、考试招生、学前教育、教育评价等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多方面内容。为使教育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我国聚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群众呼声较强的瓶颈制约,大刀阔斧开展改革。一是做优顶层改革设计。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再到《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事关教育改革全局的改革方案陆续出台。二是推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落实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本装备标准“四统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全面改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多渠道增加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政策,扫清城乡二元入学障碍;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县管校聘”激发教师新动能等。三是推进教学内容、方式改革。致力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德育、美育、体育、劳动进校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完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体制机制和评议考核办法、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等,带动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
  

……………………………………………………

 
 (作者系中共清丰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责任编校 吕亚楠)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