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研究

作者:xk编辑时间:2023-12-12 10:58浏览次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研究
 
 课题组成员:  刘俞琳  王满富、唐喜政、丁应晓、吕亚楠        
 
 
  
       内容提要
       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形象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从而向国内外民众展示新时代大党形象。本课题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这一主题展开,理顺了建党百年来执政形象建设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多维立体形象,并针对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系统分析了应该采取的对策与路径。
       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百年历程。建党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形象建设,从一开始的局部执政探索到之后的全国执政实践到后来的科学执政建设再到现在的全面执政规划,我们党的形象建设经历了百年的时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奋斗型政党形象;(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探索型政党形象;(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型政党形象;(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发展型政党形象。
       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现实挑战。目前我们党的执政形象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一)“四风”问题反复顽固,管党治党仍有不足;(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矛盾冲突不时发生;(三)“三期叠加”持续深入,经济建设面临“本领恐慌”;(四)互联网发展迅速,党政新媒体应用滞后。
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针对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党执政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根本路径;(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基本路线;(三)不断开创经济建设新局面,夯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物质基础;(四)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媒介,拓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传播平台。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形象建设,毛泽东早在1945年就明确提出:“关于党名,党内外许多人主张我们改,但改了一定不好,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了”1](P100。1989年,邓小平讲道:“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2](P320。2014年,习近平指出:“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3](P92。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和探讨党的执政形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来看,有利于拓宽党建理论的研究视野,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研究内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理论体系,为党在新时代加强执政形象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从实践上来看,研究这一主题可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向国内外民众展示新时代大党形象。
       目前,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党的执政形象科学内涵的研究,齐卫平认为政党形象是政治组织的社会呈现,具有应然性与实然性、整体性与个体性、正面性与负面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孙景峰认为政党形象是指政党的各种特质给公众留下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感知和整体印象,并从中阐述了执政党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对党的执政形象发展历程的研究,熊忠辉从环境、策略、媒介三个角度分析了党在延安时期形象传播的重要内容;张希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党形象建设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其中的历史逻辑和经验启示。三是对党的执政形象构建路径的研究,张书林主张建构党的形象建设的制度体系,将形象建设的要求纳入到党的制度规划之中;赵大朋认为在自身形象建构力度弱化、逻辑异化和方式陈旧化的情况下应该从动力机制、逻辑转型、方法创新三个方面提高形象建构的持续性、针对性、科学性。四是对重要领导人关于党的执政形象思想的研究,程美东对习近平关于党的八种形象表述进行了深入分析;孙万君对习近平关于党的形象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实践进路进行了相关论述。而上述这些研究成果大多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对于现实环境分析不够透彻,有的仅仅停留在现象表面,未触及深层原因。这是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是本课题想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这一主题展开,理顺了建党百年来执政形象建设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多维立体形象,并针对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系统分析了应该采取的对策与路径。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百年历程

       建党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形象建设,从一开始的局部执政探索到之后的全国执政实践到后来的科学执政建设再到现在的全面执政规划,我们党的形象建设经历了百年的时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奋斗型政党形象

       毛泽东同志曾说:“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4](P618。早在中共一大时,我们党在第一个纲领中就指出要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到了中共二大,我们党更是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此后,我们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革命任务和历史使命,充分展现了革命奋斗型政党的担当和作为。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 5](P480。大革命时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领导工人罢工,掀起革命高潮。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革命根据地,明确党和军队纪律,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土地革命,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仅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还在敌后战场牵制了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127万兵力对抗国民党的430万兵力,一路依靠着人民的支持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赢得了胜利,最终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探索型政党形象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曾在一份电报中指出,以后的工作中心在于建设。之后,在1951年1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十年建设”的设想。紧接着,在2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构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取得了显著成绩。以手工业改造为例,1953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者约30万人,而到了1954年底,人数就增加了91万,并且1954年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1.7亿元,是 1953年的两倍多。这些举措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解决了失业等社会问题。据统计,1957年城镇失业率比1949年降低了17.7%,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型政党形象

       邓小平在与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组成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中央领导班子,使人民放心,这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条”2](P29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由此开启了党的历史的新的篇章和征程。在改革方面,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了企业改革,扩大了国营工业企业的自主权,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而且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外开放方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改革外贸体制,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之后更是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格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新修订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79亿,1992年增加到了27195亿,2012年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了50万亿,达到了540367亿,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发展型政党形象

       习近平在2017年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四个全面”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布局,不仅体现了党非凡的执政能力和强大的领导能力,还展现了党在新时代全面发展型政党的风采和形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面,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在现行标准下完成了农村脱贫人数9899万、贫困县摘帽数量832个,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着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此外,据统计,我国2021年的经济总量是2012年的两倍多,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上升了6.7%。人均GDP更是超过了1.2万美元。可见,十八大以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我们党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划和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改为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从2014年1月到2022年9月,中央深改组和中央深改委一共召开了60多次会议,通过了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文件,出台了数以千计的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我国坚持立改废释纂和决定并举,先后出台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不断加强顶层设计。2018年3月,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20年11月,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统一决策部署。此外,还不断加快重要领域的立法进程,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我们党取得了重大成效。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党员共766.5万人次,其中通过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党员的人数占比从2018年的63.6%增加到了2021年的70%,而通过其他三种形态处理的党员人数占比则从36.4%下降到了30%,这一数据上的升降充分体现了“四种形态”运用渐趋成熟,也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正在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 6。而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持续加强党的执政形象建设,就要从百年建设的历史脉络中把握其发展壮大的现实维度,从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


课题组成员:  刘俞琳  王满富、唐喜政、丁应晓、吕亚楠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