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作者:张杰 晋一 邓斌 孔永编辑时间:2021-01-06 17:21浏览次数:

关于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去年10月份,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对加强新形势下党校信息化建设作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党校信息化工作带来机遇和动力、指明了方向和任务,也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行了审议,强调“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党校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党和政府的重要思想库和决策咨询机构,必须努力适应信息技术与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的新趋势,在把握好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推动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行。为此,笔者对当前我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视,充分收集其他党校先进经验做法,梳理当前存在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供领导参阅。
  一、加快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条例》明确提出“党校(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于推进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都有着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
  (一)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转变干部培训和学习方式的必然趋势
  当今,信息化日趋发展激烈,网络教育日渐普及,对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学习方法产生全新变革。对于党校教育来说,如今仅靠课堂讲学已难以满足培训需求。信息化建设将建设“智能学习”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提供在线实时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以及软件分析,了解掌握每个学员的学习状态,对加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之后,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训练,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员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党校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工作中,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优化应用服务,构建出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能够为每位教职工和学员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提高党校教学水平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三)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党校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思想库和决策咨询机构,承担着“智库”和“外脑”的重要职责。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科研管理软件的应用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科研信息平台,支持各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为教职工开展科研带来全新的方式,成为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



  (三)建设富有三门峡特色、党校特色的资源数据库
  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其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党校系统“智慧校园”建设的水平。要使党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就必须重视数字化课程、文献、课件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一是建立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达到共享信息资源、便于查询和更新、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等目的。二是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应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在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行政管理等优势学科方面形成特色资源,同时,充分挖掘砥柱文化、黄河文化、大坝精神、刘少奇故居等三门峡特色资源,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更加高效的咨询服务。三是建立网上党校平台,以网络为平台,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优秀课件,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并通过远程教学提供给各级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使党校教学途径多样化。
  (四)建立高效、整合、统一的校务服务管理平台,提高校园服务管理水平
  健全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全体师生提供快速、准确、便捷的服务。着力建设将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的物联感知系统,提高党校系统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学校应用实际,开发或购买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科研支撑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软件系统应与上级党校统一标准和规范,彼此信息共享、畅通,从而对党校系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应用和监控。
  (五)加快信息化人オ队伍建设
  确定信息化人才建设工作重点,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招录、培养和使用的力度,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对领导干部、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系统性地培训,加大分类培训力度。注重强化各处室依据其自身相应职能应承担的有关权责,重点培养有技术、能管理、会应用的高水平信息化人才队伍。
 
     课题组成员:张杰 晋一 邓斌 孔永红 郭少博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