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以细求实的作风

作者:公用信息添加编辑时间:2022-05-16 14:56浏览次数:

在浩瀚的党史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注细节、见微知著、以细求实的作风令人称道,更见其品格风范。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期间,把红四军宣传队集合起来,问大家,你们在寻乌作了调查没有?宣传队的同志回答说,调查了。毛泽东又问,那么,你们讲一讲寻乌做什么生意的最多?这一问,把大家问住了。这时有人说,大概是做豆腐的最多吧。毛泽东接着又问,就算做豆腐的最多吧,那么你们再说一说,寻乌哪几家做豆腐做得最好?宣传队的同志一时语塞。最后,毛泽东笑着讲了他调查的结果,细到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以及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他都弄得一清二楚。事后,宣传队的同志分头下去调查,情况和毛泽东讲的完全一样。俗话说,真知藏于细节。掌握真实情况,与善于挖掘细节是分不开的,这需要不满足于所听、所闻、所报,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天,周恩来让身边工作人员杨金铭仔细汇报他家近两个月的收支情况。当听到“3月2日,买盐1斤,1毛5分钱,厨房用”时,周恩来一声叫停,对杨金铭说,食盐应该是每斤1毛4分钱,你们怎么多花了1分钱啊。查看了杨金铭买盐的发票无误后,周恩来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打了电话,询问民用食盐为何要涨价。原来,北京市卫生局为预防市民患大脖子病而给食用盐添加了碘,才促使食用盐价格提高。第二天,周恩来在外出时对杨金铭和其他工作人员说,我不是在意多开支的那分把钱,而是因为食盐是千家万户都要使用的消费品,不能随意涨价。周恩来的细致,既体现了他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管理素养,也彰显了他关注民生、关爱百姓的群众情结。

恢复高考,是1977年邓小平重新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岗位后决心做的一件大事。为办好这件大事,邓小平在谋划思考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同时,还十分关注一些“小细节”。当时,教育部定的招生原则是“自愿报名、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这事报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单位同意”会阻碍很多人报考,考生命运也将受到影响,恢复高考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他指出:“单位同意这一条我看去掉。比如说考生考得好,生产队却不同意,车间不同意,或哪个领导的脾气不好,考生该如何是好?”后来确定的招生方针中就取消了“单位同意”这一隐形报考门槛。应该说,邓小平能看到这么细、想到这么细、管到这么细,是因为心怀“国之大者”,致广大而尽细微,不仅站在考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谋划政策,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政治眼光和远见卓识。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