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颍上关屯乡:麦田里的“后勤队”
作者:公用信息添加编辑时间:2025-07-09 10:58浏览次数:
“三夏”抢收,除了天公作美、机手专业,麦田里事关农户和农机手的各种问题处理得是否妥当,也至关重要。如何让往年提过的要求无需再提、能提前解决的问题早早理顺?在阜阳市颍上县关屯乡,一支“乡村组”三级联动“后勤队”活跃在田间,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
阜阳市颍上县关屯乡关屯村,跨区作业农机手杨龙银不是头一年来了。平时说话语速不快的他,一到分秒必争的三夏时节也变成了急性子。收麦子要按亩数来,最耽误时间的事就是量地,特别是边量边吵架那种。
收多少地,农户就要给农机手结算多少钱。为了弄清楚这个重大命题,过去,关屯乡的收割机总要配备两名农机手。2024年,杨龙银负责和农户联系对接、测量亩数、结算费用等,他的搭档则负责专心作业。而2025年,一张“小麦地图”直接减轻了杨龙银的工作量。杨龙银说,自己车上带的量地的设备,这次都没用上,“因为政府提供的地亩数很精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收割效率”。

这张地图由关屯乡依托第二轮土地延包确权的信息绘制。全乡7个村被划成55个网格,150多名村干部担任网格员,人手一份麦收地图,在一线服务夏收。关屯村村民王风先说,“哪个地块错了,到村里一扒就找着了”,农户和农机手可吵不起来了。

左手一张地图,右手一个本子,这是收麦的日子里,关屯乡党委书记周新海的常态。本子乡里的干部和网格员们人手一本,周新海说,乡里要求,收割中的问题随时记录、每天汇总解决。

2024年,关屯乡敞开乡政府大门,免费为农机手提供食宿,解决了跨区作业农机手吃饭、洗澡、休息等生活问题。2025年,工作日志上出现了新问题——农机手住得集中,干啥事都容易扎堆,有的农机手还嫌乡政府离得远。“麦客之家”如何升级?周新海和同事们没少想办法。他介绍,乡里统一制定了跨区作业农机手的一卡通、明白纸,上面有当地乡村干部、加油站、维修点、派出所等的电话号码,便于外地农机手沟通联系。此外,关屯乡在乡政府以外又设立了7个村级接待站,避免农机手扎堆。

晚上8点,在关屯乡政府大院里,食堂厨师耿良珍正为农机手们准备晚餐。此前一天,她一直忙活到晚上10点半,农机手们随时来,她随时做饭。

摆在跨区作业农机手张丹丹面前的,有炸鱼、炒肉丝、炒青菜,主食是热腾腾的米饭馒头,还有消暑的西瓜。吃完饭,院里热水器、洗漱用品、吹风机、洗衣机等设施齐备。张丹丹说,一日三餐随到随吃,住宿也有保障,这让第一年来阜阳的她倍感惊喜。

老问题提前解决,新问题及时发现,这些天,关屯乡的干部和网格员奔波在麦收一线,不断优化服务。到5月26日下午,关屯乡的近四万亩小麦已收割完毕。关屯乡党委书记周新海笑着说,2025年收麦子,比2025年快了整整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