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路径探析

作者:张 怡编辑时间:2022-04-29 10:12浏览次数: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路径探析
 
张 怡

  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和成就的经验中都贯穿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而且都把党的事业与良好的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良作风、培养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作风的活动,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关乎中国共产党能否树立起优良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系统的理解,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国际的指示生搬硬套,走了不少弯路。毛泽东于1930年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凡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都要加以纠正修改,从而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1942年,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中,毛泽东指明全党要“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以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到了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要求在全国胜利前夕“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由此,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光荣传统,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趋于成熟。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存在一些腐朽的、小资产阶级思想,针对党内“一部分人滋长的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1951年至1952年党内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对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进行纠正,重申密切联系群众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党的作风建设开启了新历程。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改进党的作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专门针对作风建设制定的指导性文件。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此后,党的作风建设开始制度化、规范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从趋于成熟走向深度成熟。
  


…………………………………………………………………………………………………………



 
 
  (作者系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校 黄春红)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