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研信息第4期

作者:jyxx编辑时间:2023-01-04 10:28浏览次数:

教 研 信 息
 
2022年第4
--------------------------------------------------------------
 
 
 
                            主    题
 

实施十大战略

 

创新蝶变开新局

优势再造势可期

数字转型抢先机

 

 

 

 

三门峡市委党校图书信息中心主办

 
 

创新蝶变开新局

三门峡日报 2022-11-18 08:20 发表于河南

创新蝶变开新局  文/本报记者 何东升  图/本报记者 杜杰

  编者按  10月16日至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全市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围绕发展要务实施“十大战略”、围绕民生关切深化“两项工程”,紧抓战略机遇,突出战略重点,谱写了新的发展篇章。即日起,本报推出“‘十大战略’‘两项工程’深度看”系列报道,大力营造全市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全面反映我市实施“十大战略”、深化“两项工程”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敬请关注。
  扬帆再起航,奋进新征程。  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奋力开创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滚动实施研发投入强度和高新企业数量“倍增计划”“规上企业研发全覆盖行动”,与郑州大学共建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实体化运行,高纯金属砷中试基地即将试车。全市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10年前的3.3倍,创新平台数量提高到10年前的8.7倍,高新企业数量提高到10年前的8.8倍。
▲中原黄金冶炼厂等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确保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努力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我市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展厅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突出产业、企业“两业”为基,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撬动重点企业增加研发支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3.9%,中原黄金冶炼厂研发支出连年保持10亿元左右,10家新材料工业企业全部创成高新企业,东方希望在亚洲率先攻克赤泥提取金属镓技术难题,承明光电成为全国第6家生产6N高纯光电半导体材料的企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以“3+8”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课题攻关、成果转化应用;沿着“原料变材料、材料变器件、器件变装备”发展路线,推动更多产品在新发展格局中进入关键环、中高端。以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和碳基、锗基、砷基芯片等为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加大量仪、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再造竞争优势。
▲华鑫电子铜箔生产车间
 
  打造一流创新平台。以天鹅湾“智慧岛”建设为龙头,依托黄河沿岸良好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天鹅湾科创走廊”。一县(市、区)一“双创”基地年底前将全面建成。打造高端平台,与郑州大学共建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实体化运行。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抓手,推动重点产业全链条联合研发攻关,目前已攻克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和生产难题157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已达到595个。加快“人才飞地”建设,目前首批3个“人才飞地”已在西安挂牌运行。
▲骏通汽车智能焊接车间
 
  集聚一流创新人才。突出“两家”“两匠”人才汇聚,制定实施“1+8”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政策30条”,滚动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目前已围绕产业所需实施人才项目108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70个、紧缺人才989名。落户院士工作站4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何季麟院士主持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何满潮院士领衔的NPR(抗震、抗冲击特种钢材)实验室、柴立元院士带领的高纯金属砷制备及砷化物合成技术研究所建成落地。实施高端人才“千百”工程,每年引进、使用1000名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科技人才,培育100名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领导者;实施高素质劳动者“5251”工程,力争“十四五”培育“中原大工匠”5名以上,每年培养本土高层次实用性人才2000名以上、吸引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5000名左右,确保“十四五”期间新增引进高校毕业生10万名以上。  汇聚一流创新要素。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引入“耐心资本”为科技创新提供长周期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力争2025年全市上市科创企业达到8家以上。引进科技战略研究、咨询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
▲智能化、数控化的设备再量仪产业园区得到普遍应用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深入开展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搭建涉企创新政策统一发布和精准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找人”“政策找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尊重创新创造、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诚信行为成为自觉行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包容人才的氛围。  踔厉前行开新局,奋楫扬帆正当时。我市将始终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力争到2025年,主要创新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高新企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65%,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超过4.5%。到2035年,主要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同类别创新城市前列,在关键金属、新材料、储能装备等若干领域成为创新策源地。

优势再造势可期

三门峡日报 2022-11-22 13:07 发表于河南
  
 
优势再造势可期
  文/ 本报记者侯鹏云 图/本报记者 杜杰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时代,我市朝夕不倦,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加速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不断激发出磅礴的发展新动能,铺陈开叠彩的时代新画卷。
  珍视“亲水近水”,热情拥抱“水支撑”。
 

▲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会客厅”。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三门峡依河而建、伴河而兴,坚持“保护与治理相结合,修复与利用相结合,高质量发展与造福人民相结合,黄河文化保护挖掘与传承弘扬相结合,科学规划与项目支撑相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年夏季,黄河边露营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
 
  “黄河边风口处,让天然风扇伴着你沉浸式享受自然。”2022年夏季,黄河边慕野星空露营基地成为首要网红打卡地,让人心向往之。黄河水已然成为全市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潮”元素。
  9月中旬,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采购基地内,车流如织、人声鼎沸,来自山东、河北、陕西等地的客商争相抢购黄河滩涂上种植的3万亩大枣。黄河同样是发展农业的“主力军”。
 

▲9月中旬,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车流如织,来自山东、河北、陕西等地的客商争相抢购黄河滩涂3万亩大枣。
 
  全市基本建成了全省起步早、里程长、标准高、难度大、功能全的“样本式”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成为万众仰慕的新时代城市发展“会客厅”。
  抓纲带目、纲举目张。在明晰城市定位后,全市立足实际、有序推进,不断提升生态品质、拓展发展空间、完善路网结构、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三门峡从“临河而建”向“拥河发展”华丽变身。
  把握区位特点,全力打造“枢纽中心”。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六纵六横”的交通格局。
 
  三门峡处于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承东启西、三省交界的重要位置,目前已初步形成“六纵六横”交通格局,加上浩吉、三洋两大重载铁路交会,具备了建成通江达海、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充分发挥潜力,全市超前规划“大物流”发展方向,先后出台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现代物流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全力夯实物流发展基础,完善多式联运和城乡配送网络体系。
  高速和国省干道方面,今年全市预计将完成投资70.7亿元。目前,连霍呼北高速联络线、渑淅高速渑池至洛宁段将在年底建成通车。灵宝至永济(豫晋界)高速公路、三门峡至洛宁高速公路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确保明年可正式开工。
  铁路方面,我市实施陇海铁路三门峡段取直改线项目,并与中铁郑州局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今年共投资15亿元,实施三门峡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二期项目、陇海铁路三门峡段取直改线项目,以及灵宝、渑池铁路专用线项目。
  为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全市还编制了《“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将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优化综合立体网络结构,提升枢纽一体化衔接水平,力争完成总投资550亿元以上。届时,全市综合交通总里程(铁路、公路)将达到11670公里。
  夯实产业基础,充分融入产业链供应链。
  交通枢纽为产业链供应链尽力配置资源要素的同时,全市还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充分蓄积交通、经济同频共振的发展胜势。
  义马市积极打造以可降解材料为特色的高端煤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渑池县着力打造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铝及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全国领先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陕州区主打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灵宝市立足铜基新材料、黄金冶炼及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优势,倾力打造“中国黄金及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和“中国铜箔谷”;卢氏县依托农产品和道地药材集中发展全省一流的特色食品产业及中医药制造业。
 

▲倾力打造“中国黄金及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和”中国铜箔谷“。 
 
  三门峡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等,分别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集群上“下狠功”,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轨道。
  优势再造,胜势可期。全市围绕利用沿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主动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经济实力持续壮大,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城市兴、乡村兴、文化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字转型抢先机

三门峡日报 2022-11-25 08:23 发表于河南
  数字转型抢先机本报记者 王志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我市将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加快构建“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工作格局,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力新基建,筑牢数字化基础。我市始终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以完善通信网络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构建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资料图
  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制定出台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年度实施方案,持续推动5G精品网络建设。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3216个,提前完成了新建5G基站800个、全市5G基站总数达3000个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乡镇以上及农村热点地区5G网络全覆盖。  加速布局工业5G专网。开祥化工、中原黄金冶炼厂、戴卡轮毂等12家企业已开通5G专网,为装备智联化、运行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提供了网络支撑。大有能源耿村煤矿实现井上、井下5G网络通信无缝衔接,AI高清视频传输、5G+掘进机远程操控等实现应用,成为河南煤炭行业首个井下5G掘进机远控项目。  紧盯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产业。我市深入开展信息产业扩容提质专项行动,加速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链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
▲资料图
  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原材料产业。华鑫铜箔年产8000吨5G用高速高频电解铜箔、金渠银通5G用银粉等项目投产,电子信息原材料成为全市乃至全省5G产业的亮点。以宝鑫电子、华鑫铜箔、鸿宇电子、金源朝辉等为代表的铜箔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高档铜箔产量占到全国市场的29%。  加快5G元器件、软件服务等产业发展。中科微测公司一期项目实现年产10万只功率器件、100万只集成电路产品,中科锐光一期40万片/月晶圆研发制造项目实现批量生产。崤云安全入选河南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单位,崤云信息入选河南省首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名单。崤云信息、环宇博创等软件企业研发的甘棠政务系统、“线上三门峡”APP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  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5G+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万联融通(三门峡)工业互联网平台投用以来,累计注册企业1550家,发布工业品1784个、供需对接320个,推动5G技术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  深化数字赋能,推进产业转型。我市持续扩大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面,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大改造”拉动工业“智改数转”。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出台《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修订完善《“三大改造”暨5G、工业互联网项目管理办法》,将5G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开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5G应用示范等评奖,累计奖补企业专项资金超过2亿元。全市453家规上企业中,426家规上企业实施改造项目686个,累计创建省级智能车间10个、智能工厂8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4家。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速。三门峡电商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58家,孵化项目20个;组织线上对接会,三门峡40家企业与日本30余家企业及商协会,进行了80轮次的“一对一”精准对接,签订外贸订单3510万美元。数字金融服务持续拓展,三门峡市普惠金融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对平台注册企业进行贷款预授信,与工商银行等6家银行机构实现“政银数据共享”,建成整合2.21亿条涉企信息的企业模型数据库,11573家企业获得线上预授信85.15亿元,3652家预授信企业使用贷款36.25亿元。数字文旅蓬勃发展,打造了仙门山5G+智慧旅游景区、庙底沟博物馆数字馆等一批智慧文旅项目,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智慧展示项目和三门峡黄河中流砥柱博物馆展示项目分别获批省文旅厅项目奖补资金500万元、250万元。  数字经济彰显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尽的创新活力,正成为转型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为我市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注入澎湃动力。
▲资料图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