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研信息第5期

作者:jyxx编辑时间:2023-01-04 10:30浏览次数:

教 研 信 息
 
2022年第5
--------------------------------------------------------------
 
                            主    题
 
实施十大战略
换道跑出“加速度”
融出转型新高度
城市提质万象新
乡村振兴展新颜

 

 

 

 

 

 

三门峡市委党校图书信息中心主办

 
 
 

换道跑出“加速度”

原创 本报记者 三门峡日报 2022-11-29 08:17 发表于河南
 换道跑出“加速度”本报记者 柴锦玉  
  宝武清能源网荷储一体化,中科芯时代集成电路高可靠封装测试……实施黄金产业做优、铝产业延链、材料工业直道冲刺等“十大专项”,“三门峡制造”活力四射,一大批企业引领市场大潮、跻身行业先进之列。  把材料产业作为事关大国竞争的“战略重器”、换道领跑的宝贵资源,产业素质从“采矿挖煤”向价值链高端的跃升,以关键金属为标志的战略资源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黄金产能占全国的30%,高端铜箔产量占全国的40%,高纯镓产量占全国的27.1%,高纯砷产量占全国的30%,硒、碲、铼、锗、镍、铂、钯、锑、铟、钪、钒、镉等多种稀散金属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选择更具潜力和前景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三门峡正在实现新形势下发展的新超越。
▲资料图
  三门峡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精准把脉、靶向施策,围绕黄金、铝、铜、化工、建材、刚玉、食品等传统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进一步明晰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及重点项目,下大力气实施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新空间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态构建,工业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技改提升刷新产业“含新量”。优化调整支持政策,组织引导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的工业企业,强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近3年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手段,累计有426家规上企业实施改造项目686个,完成投资358亿元,规上企业改造覆盖率达到96.2%,基本实现了能改尽改。实施改造的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5%以上、减少排放30%以上、降低成本20%以上。
▲资料图
  ——产业链提升打造“新优势”。实施特色(新兴)产业链“链长制”,系统谋划10个特色(新兴)产业链提升项目。以打造工业领域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4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为目标,依托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加强产业上下游配套,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壮大产业集群规模。黄金产业方面,在上游加强黄金矿山资源整合,中游稳定冶炼金,下游培育壮大黄金珠宝加工交易规模。铝工业方面,积极实施再生铝项目,下游发展汽车、航天用高端铝材,发展特种氧化铝和高纯高白氢氧化铝。煤炭和煤化工方面,与河南能源集团合作实施总投资200亿元的16个项目,依托开祥化工壮大提升煤化工,推进义马、陕州两个化工园区提质发展,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工程材料产业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铜产业方面,上游稳定冶炼铜产能,谋划实施再生铜项目,下游把铜箔产能提升到10万吨左右,逐步实现冶炼铜全部就地深加工,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铜产业基地。统筹推进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易事特、仰韶酒业、赛诺维、骏通车辆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龙头带动。  ——企业培育提升增强竞争力。以落实“双十”及百家重点企业支持政策、“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为牵引,加强重点企业支持帮扶,培育一批超百亿元、超50亿元的企业,具备特色和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工作,持续组织企业对标提升行动,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资料图
  ——数字化转型发展强支撑。加快5G关键原材料及装备、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市5G基站超过3000个,实施了78个5G项目,其中27个已建成投用,打造了中原黄金冶炼厂“5G+自动驾驶,智能配矿行车”等一批标杆项目,基本形成支撑经济社会智慧化运行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传统产业“优中培新”,新兴产业“有中育新”,未来产业“无中生有”,三门峡在全新的赛道上发力冲刺,奋勇向前。

融出转型新高度

三门峡日报 2022-11-30 08:24 发表于河南
 融出转型新高度本报记者 吴胜男 通讯员 贺丽娟
  初冬,美丽的白天鹅如约回到三门峡。在这个浪漫时节,三门峡市又迎来盛会——首届仰韶论坛。  11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天鹅之城,围绕“深化仰韶文化研究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主题,交流仰韶文化考古新发现、新进展,弘扬中华文明灿烂成就,进一步展示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是三门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统领,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又一成果。  一年来,三门峡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成功举办的带动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为指引,根据省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总体部署,以仰韶文化为主体,以黄帝文化、虢国文化、天鹅文化等为辅助,积极构建文旅文创产业链,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努力推动城市转型创新发展。

▲资料图

  打造文旅地域品牌。依托本地文化、文物资源,组建专业设计团队,建设文创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推动有序开发文创产品,先后推出600余种文创精品;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工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力度;发展精品演艺,指导全市艺术创作和生产,推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创精品艺术作品。  数字化强势赋能。抢抓推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点数字化展示项目机遇,积极推广景区人脸识别、分散预约、无纸门票等智慧化系统,全市多个景区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继续推进函谷关全息球幕数字化真人演艺秀、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智慧化服务展示、虢国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北阳平遗址群数字化展示等7个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建设发展一批、提档升级一批、重点推出一批”的原则,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着力在龙头项目和品牌塑造上做文章,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特色示范单位,培育申报命名了一批示范村镇,9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个休闲观光园区、2家旅游度假区等获得命名。
▲资料图
  推进民宿项目落地。积极探索“民宿+非遗”“民宿+书屋”“民宿+民俗”“民宿+美食”等融合型经济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特色化、精品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赋予民宿新的生命力。目前全市建成特色精品民宿项目21家,在建10家,总投资额约4.38亿元。
▲资料图
  创新红色旅游模式。围绕三门峡大坝、渑池八路军兵站、卢氏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等红色资源,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载体、经典景区,强化党员干部及群众教育熏陶,让革命文物在新时期充分发挥教化育人的作用,进一步彰显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  研学旅游初具规模。依托特色产业、革命旧址、历史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全力推进研学基地建设,打造了仰韶文化考古线路、博物馆考古体验线路、传统文化研学线路、劳动实践研学线路等一批交通相对便利、体验相对丰富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3个,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中心、研学基地20个。  露营房车游成新亮点。将露营地、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等建设纳入《三门峡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把其作为重点发展的新业态旅游产品,通过完善露营地周边生活必备设施,进一步规范露营地管理,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切实推动露营旅游产业链发展,全面提升我市休闲和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已建成露营房车基地3家,并入选河南省露营地推荐名单。  同时,加快关键项目建设,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立足我市独有的仰韶文化和老子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文创融合理念落实到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工程、老子文化养生园等文旅项目上,促进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老子文化养生园的多功能会议中心、窑洞民宿、八角楼及室内配套设施、地下停车场和辅助设施已安装完成;院落群主体已建成,内部装修接近尾声。  文旅文创融合,让古老文化破圈而出,站上时代潮头,助力全市转型创新发展。

“‘十大战略’‘两项工程’深度看”系列报道之六 城市提质万象新

三门峡日报 2022-12-08 14:58 发表于河南

“‘十大战略’‘两项工程’深度看”系列报道之六
 
城市提质万象新
文/本报记者 张静怡  图/本报记者 杜杰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俯瞰三门峡,城市的繁华尽收眼底。远近高楼鳞次栉比,街上车流汇成长龙,灯带缠绕栈桥,绵延在天鹅湖畔起伏……城市夜景在灯光闪烁间显得格外迷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以时间为轮,三门峡站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起点蓄势待发。
  科学合理规划,以高质量国土空间布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确定城市和县域规模,构建“一核三区三组团”空间格局,加快形成借力西安、对接郑州、核心带动、轴带发展、城乡融合的新格局。建设“三地五中心”,围绕“一核、两翼、三带、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倾力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城市。
 

▲华灯初上,夜晚的三门峡流光溢彩、格外迷人。
 
  完善提升城东片区、南山片区、会兴片区、文博城片区、高铁南站片区、城西融合片区、陕州沿黄现代农业片区、职教园区等“八大片区”规划,真正实现中心城市规划科学、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特色彰显,再现“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的城市魅力。
 

▲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新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高铁在这里交汇。
 
  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新310国道、渑垣高速建成通车,渑淅高速、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等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深化豫陕晋三省交流互通,带动黄河两岸经济发展。
  实施崤函大道、东环路、苍龙路等交通项目,实现湖滨区、商务中心区与陕州区紧密融合,拉大城市框架60平方公里;绣岭路等17条城市道路提升改造项目有序实施,推动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城市扩容提质按下“加速键”。
  完善城市功能,以项目建设为基增强城市活力。
 

▲旧老小区升级改造,加装电梯有序进行。
 
  投入8.54亿元深化旧城改造,新建棚户区改造房8231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9万户,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青龙涧河特色文化商业街区项目、九孔桥改扩建工程、黄河花园安置社区项目、经一路绿地广场暨单建式人防工程、甘棠学校等16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全年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设施7498个,保障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在市区新建改造供热管网7.5公里、换热站8座,提升供热、供气服务水平;中心城区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1座、公厕50余座、城市驿站3个(包含城市客厅、城市公厕、城市书屋等功能),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难”“如厕难”问题。
  突出创新驱动,拓展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应用场景,依托政务云平台、大数据中心、“12345”热线等60多个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一站式服务;“1388”智慧交通系统、智慧停车云平台、手机端《住房保障》栏目陆续开通,全方位保障群众“衣食住行”,城市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
  促进城乡融合,全力绘就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图景。
  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为遵循,打造县域经济高原,支持各县(市)依托“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强化特色重点乡镇支撑,集中力量培育主导产业,构筑基础稳固、发展坚实、治理高效的城乡格局。
  明确县域功能定位,支持义马做好煤及煤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基地;支持渑池做大循环经济和食品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有影响的仰韶文化基地、镓基材料基地;支持灵宝做强“中国铜箔谷”、豫打造“生态旅游名县”。
  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努力实现县域内城乡陕合作示范区,擦亮“道家之源”“苹果之乡”等名片;支持卢氏依托山水和中药材资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农村房屋品质提升、县域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等十大行动,力争在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达到100%,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
  迎着熹微晨光,未来已经开启新的时间线,新时代三门峡城市高质量发展正在新征程上昂首阔步,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宜居宜业魅力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十大战略’‘两项工程’深度看”系列报道之七 乡村振兴展新颜

三门峡日报 2022-12-09 09:02 发表于河南

“‘十大战略’‘两项工程’深度看”系列报道之七
 
乡村振兴展新颜  文/本报记者 陈林道 图/本报记者 杜杰    行走在崤函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产业富有特色,沿黄引领示范,电商带动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奏乡村振兴曲。今年以来,我市以产业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在崤函大地徐徐展开。    寺河山、二仙坡、果岭村的苹果,焦村镇、英豪镇的“阳光玫瑰”葡萄,卢氏县的连翘、食用菌……一个又一个特色农业品牌在全国叫响。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以果、菌、药为重点,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果品种植面积250万亩,其中苹果150万亩,建设“黄金苹果带”面积39万亩,苹果生产面积、产量位居全省第一;药材栽培面积92.45万亩,其中连翘种植面积53.56万亩,连翘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食用菌种植规模4.5亿袋,位居全省第四;蔬菜种植面积46万亩;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以上。  

▲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传统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这是黄河滩地全程机械化收割时的情景。
 
  2022年“三夏”期间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达到93%以上,162家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引领,以绿色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为目标,不断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今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5%,农药利用率达到40.8%,化肥利用率达到41%,建立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示范区19个、面积4万亩以上。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总数达到103个,名特优新产品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个。  

▲卢氏县山水隐庐·隐居乡宿 资料图

  以“山水隐庐”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游、以陕州地坑院为代表的民俗游、以卢氏汤河为代表的康养游等项目日渐升温,我市初步形成了休闲观光、体验度假、健康养生融合、特色品质共存的旅游发展体系。推动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市逐步迈向农业产业现代化。目前,全市有2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61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市级以上休闲观光园区7个,市级以上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3个,14个村被列入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名单。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三链同构”,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4家,销售总收入40.15亿元。数字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灵宝市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寺河苹果小镇,已完成物联网、智慧果园及苹果追溯系统等场景建设,吸引了京东、德邦等10余家快递物流公司入驻。 

▲黄河景观美如画 资料图
   走进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万亩梯田层叠,山峦间黄河蜿蜒,一幅美丽宜人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我市高质量编制《三门峡市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专项规划》,聚焦沿黄6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多个行政村,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为抓手,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着力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沿黄43个村庄已完成规划编制;87.5%的沿黄乡村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102个示范带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1.18亿元。    在卢氏县文峪乡窑子沟村,水车转动着山乡古韵,樱桃树栽满房前屋后;着力打造“玉兰名镇”的渑池县英豪镇,在村巷道旁栽上了绚烂玉兰树;行走在湖滨区的乡村,一排排农家小院整齐洁净……这是三门峡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取得“巩固净、全域绿、有序亮、持续美”的真实写照。今年2.5万户户厕改造任务全面完成;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全市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监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70%的村实现了村口“五有”,建成小型花园、菜园、果园、游园等12916个;整治乱搭乱建7823处,整治“空心院”2635个、残垣断壁2278处,栽植绿化苗木46.9万棵,95%的行政村覆盖公共照明设施,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第四次检查中位列全省第一。    风帆正劲,号角激昂。崤函儿女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正阔步前行。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