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制度优势

作者:刘韶华编辑时间:2021-01-13 17:56浏览次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制度优势
刘韶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建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直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动适应国内基础条件和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决策,也是善于发挥制度优势,稳定繁荣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战略部署。对于“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紧扣新时代主题,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充分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必然选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以往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客观上更依赖于外部环境出现有利变化,具有明显的外生性。随着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从追赶者、学习者逐渐向领跑者转变,竞争力、影响力和塑造力不断提升,更多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和创造发展机遇。为此,要充分发挥我国兼具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能力、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在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推动完善和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规则体系,着力提升中国的国际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为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共享性和普惠性机遇。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需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以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和发展作为落脚点之一。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经济发展要更加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发展格局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强调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补上消费市场的短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更好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十四五”时期区别于以往五年规划期的最大不同,就是我国外部环境所面临的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这一大变局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趋势,是稳妥应对变局、抓住战略机遇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是20世纪的全球经济中心,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重心逐渐向东方转移,经济东升西降的趋势加速演进。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到2019年,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主的高收入国家GDP的全球占比从82.25%下降到62.77%,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传统东方国家的占比则从5%上升到19.33%。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已接近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某些西方大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美国频繁“毁约”“退群”,进一步加剧现有国际治理体系危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加速了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大裂变,经济全球化势头有所减弱。最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当前,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这些都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并由此带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创造出新产业新业态。这必将推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塑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
 
      (作者系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主任、  副教授)
 
      (责任编校   吕亚楠)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