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危”与“机”

作者:张学林编辑时间:2021-01-12 17:56浏览次数:

辩证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危”与“机”
张学林
  
      一、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于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20年后的今天我们是否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当前的发展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新的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可以说是蕴含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大机遇、大挑战。
  (一) 从国际环境来看,危和机同生并存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一年,即2001年,在美国本土发生了一件事后看来足以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悲剧性事件——9·11恐怖袭击。这一事件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国际战略,甚至扭转了美国短期战略重心。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在寻找对手的过程中于此时不得已暂时把战略重心转向反恐,特别是通过加强中美反恐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实质性贡献。这是党的十六大作出“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科学判断的关键背景。与此同时,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随后中国市场全面向世界开放,迅速成为“世界工厂”,经济总量和增速实现巨大飞跃,如今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国际环境已大不同于二十年前。美国在反恐任务基本结束之后,又回过头来继续把目光盯上中国,把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对手加以遏制。而事实上,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朝向“脱钩”的任何举动注定不得人心,对中美两国不利,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统计数据表明,今年第三季度,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美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16%。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当前国际环境特别是中美之间关于经贸、科技、外交、安全等领域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性认知,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性竞争对手,但这些因素都无法真正动摇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基于互补性需求存在的合作基础。
  根据党的十九大及随后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我国将继续实施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这将为中美经贸关系进一步朝着动态平衡和互利双赢的方向健康发展,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即便是制度的竞争,也应是和平的文明互鉴,更不用说贸易科技人文往来乃至军事交往。两大经济体的竞争合作关系,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当前,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入发展,由此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损失,同时还重创全球经济。作为全球化主要驱动力的贸易和投资在衰减,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受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逆流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重心的逐步多元,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多极化进程继续稳步向前推进。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回应。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告诉我们,各国祸福相倚,安危与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是人心所向。
  (二) 从国内环境来看,发展困难和机遇相伴相生
  制度优势显著,此次疫情防控再次充分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治理效能提升,我们将内涵先进、优势显著的“中国之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形成了独具特色、效能优异的“中国之治”。经济长期向好,“十三五”期间,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物质基础雄厚,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市场空间广阔,“十三五”期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发展韧性强劲,面对疫情冲击,我国采取了促增收、扩消费举措,居民收入和消费逐步恢复;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由负转正。社会大局稳定,疫情影响下,我国通过实施稳就业、保民生、保就业政策,保障了14亿人民的基本生活,稳定了经济基本盘,也稳定了社会大局。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当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比如,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营商环境、农业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待持续深化。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我国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没有完全的保障,农产品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拉大,而且居民消费增幅偏慢。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民生保障存在短板,部分劳动者就业质量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疫情防控暴露出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公共健康教育体系、基层治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既要会开顺风船,又要会开顶风船
  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机遇和挑战、“危”与“机”的关系,认识到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
  顺势而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力有序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发展赢得了先机,占有了主动。在应对疫情中,中国持续发展新动能,推进了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电商购物、快递配送、在线办公、网络教育、远程医疗供需两旺,新基建新消费快速发展。
  逆势而上,善于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近年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保持在90%以上,有的年份超过100%,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国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于变局中开新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运用,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这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三、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是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推动了治国理政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们在新时代开展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坚持强化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让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摆位和重大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科学把握了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持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更加凸显、必须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使14亿中国人民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这种推动现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打通堵点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等。
  准确把握重……
 
  (作者系中共郑州市上街区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校 刘韶华)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