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教研信息第1期

作者:网站管理员编辑时间:2014-09-17 17:15浏览次数:

  2014年2月                                                                                三门峡市委党校信息中心选编
————————————————————————————————————————————
 
                                   主      题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6894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为66199元/人(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提高7.3%。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7]上涨3.2%。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年末为65个。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129143亿元,比上年增加11889亿元,增长10.1%;其中税收收入110497亿元,增加9883亿元,增长9.8%。
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821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0969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1%。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9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35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08万公顷,增加15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9万公顷,减少4万公顷。
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产2.1%。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产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产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产2.3%。其中,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产量20329万吨,减产0.5%;小麦产量12172万吨,增产0.6%;玉米产量21773万吨,增产5.9%。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产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产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产2.0%。茶叶产量193万吨,增产7.9%。
全年肉类总产量8536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牛肉产量673万吨,增长1.7%;羊肉产量40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798万吨,下降1.3%。年末生猪存栏47411万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增长2.5%。禽蛋产量2876万吨,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全年水产品产量6172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547万吨,增长6.0%;捕捞水产品产量1625万吨,增长3.5%。
全年木材产量836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9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1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10689亿元,比上年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分门类看,采矿业[10]增长6.4%,制造业增长10.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纺织业增长8.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5%,汽车制造业增长14.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9%。六大高耗能行业[11]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6.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
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2473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3%。其中,火电装机容量86238万千瓦,增长5.7%;水电装机容量28002万千瓦,增长12.3%;核电装机容量1461万千瓦,增长16.2%;并网风电装机容量7548万千瓦,增长24.5%;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79万千瓦,增长3.4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194亿元,增长6.4%;集体企业825亿元,增长2.1%,股份制企业37285亿元,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599亿元,增长15.5%;私营企业20876亿元,增长14.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89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5575亿元,增长1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63亿元,增长2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7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增长19.6%;农户投资10547亿元,增长7.2%。东部地区投资[14]179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中部地区投资105894亿元,增长22.2%;西部地区投资109228亿元,增长22.8%;东北地区投资47367亿元,增长18.4%。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16]投资92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第二产业投资184804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投资242482亿元,增长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住宅投资58951亿元,增长19.4%;办公楼投资4652亿元,增长38.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945亿元,增长28.3%。
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66万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44万套。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5858亿元,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952亿元,增长14.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12241亿元,增长13.6%;餐饮收入额25569亿元,增长9.0%。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6%,化妆品类增长13.3%,金银珠宝类增长25.8%,日用品类增长1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5%,中西药品类增长17.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8%,家具类增长21.0%,通讯器材类增长20.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9%,汽车类增长10.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2.1%。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稳中有升。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8267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为416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出口137170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为22096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097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为19504亿美元,增长7.3%。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607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514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为2592亿美元,增加289亿美元。
全年服务进出口(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下同)总额5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服务出口2106亿美元,增长10.6%;服务进口3291亿美元,增长17.5%。服务进出口逆差1185亿美元。
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2773家,比上年下降8.6%。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76亿美元,增长5.3%。
全年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9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8%。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2.7万人,增长2.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51亿吨,比上年增长9.9%。货物运输周转量186478亿吨公里,增长7.3%。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6.1亿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3.1亿吨,增长9.2%。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8878万标准箱,增长6.7%。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4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6%。旅客运输周转量36036亿人公里,增长7.9%。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74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05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892万辆,增长17.0%。民用轿车保有量7126万辆,增长19.0%,其中私人轿车6410万辆,增长20.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16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25亿元,增长33.8%;电信业务总量13954亿元,增长7.5%。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63.20亿件,包裹业务0.69亿件,快递业务量91.9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42亿元。电信业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减少2697万门,总容量41052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0]12522万户,达到196545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69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696万户,年末达到122911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21]4016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10.5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6.18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22]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
全年国内游客[23]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增长15.7%。入境游客12908万人次,下降2.5%。其中,外国人2629万人次,下降3.3%;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279万人次,下降2.3%。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569万人次,下降3.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增长3.3%。国内居民出境9819万人次,增长18.0%。其中因私出境9197万人次,增长19.3%。
八、金融
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广义货币供应哩M2)余额为110.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狭义货币供应哩M1)余额为33.7万亿元,增长9.3%;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5.9万亿元,增长7.2%。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24]为17.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多1.5万亿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4.4万亿元,增加12.6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6.6万亿元,增加9.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1.9万亿元,增加8.9万亿元。
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91644亿元,比年初增加13324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29721亿元,增加25401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26558亿元,增加7198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03163亿元,增加18203亿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25]6885亿元,比上年增加1044亿元。其中,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26]、认股权证)2803亿元,增加710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4082亿元,增加1369亿元。
全年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27]3.67万亿元,比上年减少667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8]17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42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85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212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213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25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521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3439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29]为7907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200元,增长10.1%。根据从2014年四季度起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3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为35.0%,下降1.2个百分点。
1.0%。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2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750万人,增加138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7322万人,增加3680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416万人,增加930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906万人,增加275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6417万人,增加1192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897万人,增加887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7266万人,增加8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397万人,增加968万人。年末,2489个县(市、区)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0%;1-9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31]为2067亿元。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为8249万人,比上年减少1650万人。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全年研究生招生61.1万人,在学研究生179.4万人,毕业生51.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699.8万人,在校生2468.1万人,毕业生638.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32]招生698.3万人,在校生1960.2万人,毕业生678.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22.7万人,在校生2435.9万人,毕业生799.0万人。初中招生1496.1万人,在校生4440.1万人,毕业生1561.5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695.4万人,在校生9360.5万人,毕业生1581.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6万人,在校生36.8万人,毕业生5.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894.7万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569亿元。全年国家安排了3543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118项“863”计划课题。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3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2家。全年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33]累计支持设立141家创业投资企业,资金总规模近390亿元,投资了创业企业422家。全年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237.7万件,其中境内申请221.0万件,占93.0%。受理境内外发明专利申请82.5万件,其中境内申请69.3万件,占84.0%。全年授予专利权131.3万件,其中境内授权121.0万件,占92.2%。授予发明专利权20.8万件,其中境内授权13.8万件,占66.6%。截至年底,有效专利419.5万件,其中境内有效专利352.5万件,占84.0%;有效发明专利103.4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54.5万件,占52.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9.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4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全年成功发射卫星14次。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首次绕飞交会试验,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实现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从深潜海试到科学应用的跨越。
年末全国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30098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556个。全国现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74个,已累计完成对110949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全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870项,其中新制定1161项。全国共有地震台站1687个,区域地震台网32个。全国共有海洋观测站79个。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585种。
年末全国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55个,博物馆2638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073个,文化馆3298个。有线电视用户2.24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69亿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4%。全年生产电视剧441部15783集,电视动画片199132分钟。全年生产故事影片638铂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34]186部。出版各类报纸478亿份,各类期刊34亿册,图书83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412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2059万卷(件)。
全年我国运动员在22个运动大项中获得124个世界冠军,共创13项世界纪录。全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28项国际赛事中获得306个世界冠军。
十一、卫生和社会服务
卫生和社会服务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73597个,其中医院24720个,乡镇卫生院3697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97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4058个,村卫生室64908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1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994个。卫生技术人员71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9万人,注册护士27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18万张,其中医院458万张,乡镇卫生院113万张。
年末全国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5]4.7万个,床位509.4万张,收养救助各类人员310.0万人。其中,养老服务机构4.3万个,床位474.6万张,收留抚养各类人员294.3万人。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1.9万个,社区服务站10.3万个。年末全国共有2061.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382.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36]538.2万人。全年资助1229.3万城市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资助4132.5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7]7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8%。其中,工矿仓储用地21万公顷,增长3.2%;房地产用地[38]20万公顷,增长26.8%;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32万公顷,下降2.9%。
全年水资源总量27860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665毫米。年末全国613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3488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量减少5%。全年总用水量617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2.7%,工业用水增长1.4%,农业用水下降0.1%,生态补水增长1.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39]121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8立方米,下降5.7%。人均用水量453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十大流域[40]的70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71.7%,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8.9%。十大流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水质保持基本稳定。
近岸海域301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6.4%,三类海水占8.0%,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6%。
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2246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9%,提高0.6个百分点。城市集中供热面积54.1亿平方米,增长4.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0%,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135万公顷,其中绝收384万公顷。全年因洪涝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84亿元,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05亿元,因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0亿元,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5亿元。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1次,成灾14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95亿元。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929起,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4万公顷。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69434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24人,比上年下降12.7%;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52人,下降7.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3人,下降8.0%;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288人,下降23.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0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18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249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40.9%。截至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69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7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2.0万平方公里。
全年平均气温为10.2℃,共有9个台风登录。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7%。煤炭消费量增长3.7%;原油消费量增长3.4%;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3.0%;电力消费量增长7.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
 
201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南省统计局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面对严峻形势,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58.9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7806.39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0.49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为12.6:55.4:32.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3.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60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68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3.06亿元,增长18.3%,其中,税收收入1762.58亿元,增长19.9%,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578.23亿元,增长11.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6.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5.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5.7%。全省108个县(市)中,有 28个县(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其中,有 16个县(市)超15亿元。
二、农业
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10081.8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366.66千公顷,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186.67千公顷,下降27.3%;油料种植面积1589.93千公顷,增长1.0%;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745.78千公顷,增长0.9%。
全年粮食产量5713.69万吨,比上年增长1.3%;棉花产量18.97万吨,下降26.1%;油料产量589.08万吨,增长3.4%;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81.80万吨,增长3.3%;禽蛋产量410.20万吨,增长1.5%;牛奶产量316.40万吨,增长0.1%。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149.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农用拖拉机387.10万台,下降0.2%;农用运输车218.71万辆,下降0.3%;农村用电量305.42亿千瓦时,增长5.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5960.60亿元,比上年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其中,轻工业增长11.5%,重工业增长11.9%,轻、重工业比例为32.9:67.1。产品销售率为98.5%。
规模以上工业40个行业大类中,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增长速度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10.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4.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7.3%,纺织业增长10.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
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比上年增长13.2%,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4.0%。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增长12.1%,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7.6%。高技术产业增长29.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9.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低2.1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畜肉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39.5%,速冻米面食品增长13.7%,钢材增长18.7%,铝材增长25.5%,汽车增长26.7%,手机增长4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945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利润总额4410.82亿元,增长12.8%。分所有制看,国有控股工业利润357.98亿元,增长34.3%;集体控股工业利润269.29亿元,下降1.0%;非公有制工业利润3783.55亿元,增长12.2%。分行业看,40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89.91亿元,增长9.3%;农副食品加工业388.96亿元,增长12.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1.38亿元,增长14.3%;专用设备制造业200.38亿元,增长1.2%;食品制造业197.35亿元,增长16.8%;通用设备制造业184.01亿元,增长17.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83.58亿元,下降11.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79.84亿元,下降15.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7.69亿元,增长2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69.96亿元,增长13.6%。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7%。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263.81亿元,增长19.8%,占全省比重达到52.6%,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5%。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906.68亿元,增长26.4%。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2.81亿元,增长39.6%;实现利润40.03亿元,增长26.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4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预计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利润总额274.35亿元,增长17.8%;税金总额247.00亿元,增长1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2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321.52亿元,增长23.2%;农户投资899.40亿元,增长0.9%。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23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民间投资20746.12亿元,增长24.9%;港澳台商控股投资178.81亿元,下降7.3%;外商控股投资159.21亿元,增长6.8%。第一产业投资895.91亿元,增长20.0%;第二产业投资13186.27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11239.34亿元,增长28.0%。
全年工业投资1317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投资8728.53亿元,增长24.2%;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投资3079.15亿元,增长10.8%;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529.13亿元,增长17.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4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住宅投资2827.09亿元,增长28.3%。房屋施工面积35979.33万平方米,增长21.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8113.59万平方米,增长19.8%。房屋竣工面积5965.87万平方米,增长1.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916.31万平方米,增长0.6%。商品房销售面积7310.21万平方米,增长22.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61.41万平方米,增长20.3%。
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10689个,完成投资17281.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9%。郑州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河南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三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郑州机场二期建设项目、郑州富士康航空港区项目、连霍高速河南段改扩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0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4%。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9195.11亿元,增长25.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02亿元,比上年增长54.1%。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72.59亿元,比上年增长8.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98.47亿元,增长4.7%。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2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0236.77亿元,增长13.5%;乡村2189.84亿元,增长15.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394.54亿元,增长11.8%;零售业9170.26亿元,增长14.3%;住宿业109.22亿元,增长1.6%;餐饮业1602.59亿元,增长13.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7.8%,日用品类增长15.2%,中西药品类增长1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1%,家具类增长20.2%,化妆品类增长16.5%,金银珠宝类增长32.9%,汽车类增长1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99.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出口总额359.92亿美元,增长21.3%;进口总额239.59亿美元,增长8.6%。机电产品出口244.96亿美元,增长26.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7.26亿美元,增长27.0%。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44个。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4.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197.5亿元,增长23.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40.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营业额40.09亿美元,增长13.5%。
七、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09.30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年末铁路营业里程51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58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11.8%,货物周转量增长9.7%。旅客运输量增长8.4%,旅客周转量增长8.3%。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1.3%,货邮吞吐量增长68.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邮政业务57.38亿元,增长15.6%;电信业务668.60亿元,增长9.3%。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13.99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24.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200.22万户。电话普及率为89.57部/百人,增长19.0%。年末互联网用户5657.14万户,增长11.8%。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入境游客207.33万人次,增长8.7%。旅游总收入3875.50亿元,增长15.3%。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313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101处;星级酒店575个,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148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全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118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049.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232.12亿元,增长15.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00.87亿元,增长15.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466.89亿元,增长17.4%;中长期贷款余额10993.02亿元,增长14.9%。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413.65亿元,增长38.1%。
全年有3家企业在境内外首发上市。其中,境内上市公司0家,境外3家。全年首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226.63亿元,其中通过境内市场募集资金210.38亿元。截至年底,全省已有9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发行股票97只,募集资金总额达1831.32亿元。年末,境内市场流通股总市值2992.47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16.52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3.5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72.98亿元。全年赔付279.7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24.22亿元,人身险赔付155.5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省研究生招生12185人,在学研究生33317人,毕业生10660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0.84万人,在校生161.83万人,毕业生45.02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5.41万人,在校生33.64万人,毕业生10.5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53.06万人,在校生147.19万人,毕业生59.6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66.11万人,在校生189.23万人,毕业生63.13万人。初中招生137.71万人,在校生385.05万人,毕业生140.34万人。小学招生181.06万人,在校生939.98万人,毕业生164.48万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0.33万人,在校1.67万人。“新机制”安排资金130亿元。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21.0万人,经费支出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年末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95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23家,其中国家级69家;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65家,其中国家级2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9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28家;启动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25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38项;申请专利55920件,授权专利29482件,分别增长28.7%和9.8%;有效发明专利11249件,增长29.6%。签订技术合同3799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63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33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分支机构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7个;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6233个,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8301个;911个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51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省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01.6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达到85项;新建计量标准274项。
年末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6个,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122个,区域气象观测站2268个,地震台站64个,地震观测台网4个。气象部门开展了霾监测预报预警和分析评价、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等环境气象业务。建成12个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新建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196个。测绘部门编制各类地图及专题数字产品5759幅,专题地图册8种,“天地图河南”省级节点已经接入国家主节点并正式上线。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3个,文化馆205个,公共图书馆157个,博物馆22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5个。139个博物馆、纪念馆、6个美术馆、145个公共图书馆、2072个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汉魏洛阳故城等4处大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达到8处。广播电台1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台18座,教育台10座;有线电视用户888.4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8.09%,电视人口覆盖率98.11%。省电台推出了手机台,省电视台开办了微博发布厅和微信公众平台,开启了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的合作新模式。全年图书出版总印数2.39亿册,期刊出版总印数0.96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21.25亿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7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28.26万卷。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147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6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80个,专科防治院(所、站) 20个,卫生监督机构179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42.7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0.1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含村卫生室)46.5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01万人,注册护士17.56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1.06万人。乡(镇)卫生院2069个,床位9.3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93万人。
全年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11个、亚洲冠军21个、全国冠军118个,共获得金牌150块。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共获得14.5枚金牌、7枚银牌、18.5枚铜牌。投入资金8100余万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150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678套,全民健身路径867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省总人口10601万人,常住人口9413万人。出生人口130万人,出生率12.27‰;死亡人口72万人,死亡率6.76‰;自然变动净增人口58万人,自然增长率5.51‰。城镇化率达到43.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75.34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03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根据2012年12月起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4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49.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2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41.3万人,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0.5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6.63亿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1.05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3.26亿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389.83万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9.44亿元,救助107.96万人次。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27.86万张,收养人数23.48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95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31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61.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8.05亿元;接受社会捐赠3201.49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年末已发现的矿种141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2处。
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3%,初步核算可完成国家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全省83个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有38个,占45.8%,比上年减少1.2个百分点;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有16个,占19.3%,比上年减少3.6个百分点;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有9个,占10.8%,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水质为劣Ⅴ类的断面有20个,占24.1%,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全省省辖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轻污染,7个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良,11个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轻污染。
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7个;自然保护区33个,面积759.1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伤亡事故10804起、死亡195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41%和3.89%。全省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6人。(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