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振兴” 谱写“农”字篇章

作者: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20编辑时间:2024-08-12 09:58浏览次数:

推动“产业振兴”   谱写“农”字篇章
 
——三门峡市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2024年春季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7调研组


  3月27日至29日,第七调研组一行三人,分别赴陕州区、渑池县、灵宝市、卢氏县等地,以全市特色农业产业苹果、葡萄、中医药和菌菇产业为重点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综合分析特色农业产业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提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发挥作用的一些建议。
  一、调研背景
  党的二十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立足三门峡实际,按照“13561”工作布局,提出做好“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尤其指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市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推进“三农”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兴、百业兴,我市以“果、菌、药、烟、酒、菜”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撑,2023年果、菌、药等特色产业产值占一产比重超过87%,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主力军。
  二、发展现状
  我市苹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较高,已成为全国第一连翘产地,河南第一苹果、丹参产地,河南第四食用菌产地,全市苹果、食用菌、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230亿元、140亿元、195亿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一)苹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一骑绝尘”
        2023年,我市苹果种植面积140万亩,年产量21.27亿公斤,产量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七位,全省第一位,苹果产业“一骑绝尘”,成为我市特色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乡村振兴的“金果果”。以调研组所到陕州区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灵宝振宇公司为例,两个公司均通过苹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培训助力增收跑出“加速度”。二仙坡发挥苹果“全国驰名商标”作用,通过招收贫困农户务工、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土地流转等方式,累计帮助当地贫困群众737户2450人实现脱贫。在陕州区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00余场次64000余人次,培养果品生产技术骨干600余名,指导建设苹果示范园110座,辐射带动全区2万余户20余万亩果园实现了增产提质,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年增加果农收入4亿元以上。二是招工助力就业落地“家门口”。二仙坡果业常年招收当地农民务工1400余人,每年增加当地农民工资性收入1200余万元,帮助脱贫户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均在20000元以上。三是新媒体打开销售“新路径”。灵宝振宇产业公司依托“寺河山”苹果产区,组织电商团队举行“苹果网销”公益活动,七天销售苹果36万斤,为当地4个乡镇果农解决非高山苹果滞销难题。
  (二)葡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后来居上”
        2023年,全市葡萄园面积达4.89万亩,同比增长2.5%,葡萄产量11.45万吨,增长4.8%,葡萄产业晋升为我市特色农业产业主导产业,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民增收方面作用显著。以调研组调研的陕州区城村为例,城村依托葡萄产业,改变贫穷落后局面,聚焦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一是产业赋能促增收。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与洛阳吉瑞农业、三门峡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建立“双绑”机制,100余户群众积极参与,引进“阳光玫瑰”“妮娜皇后”“澳洲金手指”等13个品种,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葡萄800万斤,年产值近1.1亿元,实现了产业赋能促增收。二是新型卖货提效益。通过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家政服务等新业态,帮助7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直播带货阳光玫瑰等特优农产品,销售约200万斤,引流销售约300万斤。三是集体经济增收入。通过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等集体方式,2023年,村集体收入由2018年的5万元提高到62.8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1.2万元增加到3.6万元。
  (三)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厚积薄发”
   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现有中药材资源1225种,进入商品流通领域300余种,中药材资源总储量超过13万吨。2023年,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100万亩,药材产量12.39万吨,产值18.25亿元,新发展中药材6.95万亩,全市中药材产业以“小药材”的默默发展撬动乡村的“大振兴”,实现农民的增收。以调研组调研的河南省乡村振兴基地协盛源丹参产业为例,该公司通过丹参种植,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公司+基地+科研院所+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农户+厂商”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种植,兜底收购,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让当地农民实现务工增收和照料家务“两不误、两促进”。一是免费助脱贫。对贫困家庭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技术指导,带动贫困户38户94人脱贫并继续扶持,户均稳定增收1万元。二是带动助种植。带动张村镇13个行政村、14个合作社、380户零散户、56户种植大户种植道地中药材1万余亩(丹参6千亩)。四邻乡镇的种药大户、合作社种植道地中药材3万余亩。周边县市区(宜阳、洛宁、嵩县、新安、卢氏、灵宝、陕州等)发展道地中药材5万余亩。三是全力助就业。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公司平时每天的就业人数有10到20人,高峰季节每天用工保持在50到300人,每年带动农民工就业1万多人次。2021年发放工资69.8万元,2022年发放工资112万元,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


 
  (课题组成员:白鸽、刘奎、马新艳)
(责任编校 李小凤)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