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法治化保障
作者:李淑萍编辑时间:2024-08-12 10:19浏览次数:
浅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法治化保障
李淑萍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个世界性难题,《“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和宏观布局,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法治作为保障。目前养老事业运行,养老产业转型升级,老年人权益的保护,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一、当前我国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法治化保障的必要性
(一)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特点
2013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指出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等,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社会养老服务之间的结合。这一年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之后养老服务业在宽松、友好的社会环境中蓬勃发展,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养老服务市场全面发展,福利供给方式多元化已成为现代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除了政府主导建设福利性养老机构外,各类市场化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其主体作用发挥的越来越充分,多元养老服务机制逐步形成。
1.机构养老向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机构养老主要指的是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有专业的机构进行规划和安排。机构有着固定的场所、成熟的运转机制、专业的服务人员、全面的服务项目,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覆盖老年人所需的方方面面。我国养老机构有公办、民办、公建民营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近年来,社会性质养老机构发展迅速。养老机构不断加强服务监管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及养老护理员服务能力,有些还引入社会工作机制,在养老机构中设置社工岗位;一些养老机构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服务质量认证体系,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效率不断提高。
2.社区养老探索全方位、链条式、人性化的服务供给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建设越来越完善,政府鼓励引导或参与管理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区养老是一种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日间照料为主要形式,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助餐服务、文娱活动等基本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养老缓解了家庭在日间无人或无力照顾老人的难题,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撑。社区养老能够有效发挥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的组织优势,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全面、人性化服务。
3.居家养老更加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居家养老指的是老年人生活在家庭之中,但是养老服务不是主要由家庭成员完成,而是社会其他主体的参与,为老年人进行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相比,居家养老老年人既不脱离家庭,又能享受到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2011年至今,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地方政策,居家养老服务逐渐规范化和标准化,有些地方的居家养老还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老年人安装智能摄像头、智能语音等设备,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
(作者系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校 吕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