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强化智慧监督 给“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咒”

作者:李 磊编辑时间:2021-01-08 17:51浏览次数:

运用大数据强化智慧监督
给“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咒”
李 磊

  2019年以来,渑池县针对因权责不透明、信息不公开滋生的农村党员干部腐败和作风问题,运用“制度+科技”,试点推进“小微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实现“小微权力”透明化监督、阳光下运行,用大数据手段给“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咒”,有效挤压基层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生存空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渑池县持续加大“小微权力”腐败问题整治力度,基层政治生态逐步好转,但从日常监督、执纪审查调查情况来看,基层“小微权力”腐败问题还未能彻底解决。
  (一)全县涉农信访量居高不下
2017年至2019年共接到涉及农村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占纪检监察信访总量的58.5%,尤其在村“两委”换届等重要节点、征地拆迁及惠农资金发放等重点领域信访问题尤为突出。2018年村“两委”换届当年收到涉及农村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占信访总量的63.7%。
  (二)基层微腐败问题易发多发
2017年以来因“小微权力”腐败和作风问题党纪政务处分人数占处分总人数的41.5%,违纪主体主要集中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违纪行为主要表现为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侵占、违反财经纪律等。
  (三)传统监督方式效果不佳
由于传统村务公开存在受众面窄、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及时、互动性差等弊端,群众对村级事务知晓度、参与度不够,群众监督作用未有效发挥,且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方式单一,监督效果不佳,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没有彻底打通。
  渑池县纪委监委针对“小微权力”腐败问题,主动创新监督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仰韶镇乔岭村、果园乡赵庄村、陈村乡鱼池村3个乡村开展“小微权力”大数据监督试点工作,通过前台公开、后台监督,着力实现“小微权力”监管系统化、智能化。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三个原则,推动“小微权力”监督从“多头分散”到“高效共享”
  1、集成化原则
按照“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总体思路,将原来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碎片化数据进行系统集成,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涉农信息的联网和共享,便于对数据的综合分析研判。
  2、高效化原则
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终端查询机、LED公开屏等平台定期上传村级事项和涉农惠农信息,确保各类信息数据实时更新,推动监督工作更加畅通高效。
 ……
      (作者系渑池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责任编校   黄春红)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