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作者: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灵编辑时间:2021-01-01 17:47浏览次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以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为例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灵宝分校课题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一系列论述,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并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就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加强大的理论支撑。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年来的生态修复历程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正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小秦岭地区的特殊位置更加显眼,必将也必须持之以恒贯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历程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部灵宝市境内、秦岭山脉最东端,总面积15160公顷,森林覆盖率81.2%,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内有5条黄河一级支流,是黄河中游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此外,保护区也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密集区,是全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原来在保护区实验区内有矿权企业11家,各类坑口521个。其中:秦岭金矿等央企4家,地方国有矿山企业5家,民营矿山企业2家。保护区内多年来的矿山开发活动,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原环保部针对保护区112个卫星监测点现场督查情况,于2016年1月13日约谈了河南省林业厅、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和小秦岭保护区管理中心,指出保护区内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矿渣堆放量巨大,部分区域生态破坏严重;二是矿坑数量众多,后续生态损害风险不容乐观;三是存在监管不到位和部门违法违规审批问题。约谈要求从提高思想认识,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进行整改。
自约谈以来,三门峡市政府向原环保部做出郑重承诺:利用3年时间,治理保护区内各类坑口521个;处理矿渣2580万吨,达到“老问题逐步解决、新问题不再产生、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的整治目标。四年多的时间,保护区干部职工深入一线,不畏艰难,坚决进行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实现了保护区生态环境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
2016年至今,通过生态修复,保护区种树72万株,覆土种草124.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增加了132.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1.2%。
(二) 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2017年12月份开始的生态环境部两栖动物示范性监测小秦岭样区监测结果表明,区内两栖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大,群内个体数量大幅增加。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多次多处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勺鸡、黄喉貂、斑羚、豹猫、大量红腹锦鸡等,另外还拍到小麂、豪猪、野猪、松鸦、灰头鸫、红胁蓝尾鸲等多种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活动的影像,其它动物更多。此外还发现11种新分布的植物,珍稀濒危的灵宝杜鹃也生长出幼苗。
(三) 保护区内河流水质明显好转
经过四年多的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区内原来矿渣裸露的地方得到了精心的治理和绿化,水体污染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山沟内平时水流清澈,雨后也不再浑浊。沿山村民普遍反映:“矿山开发时河里的水都是黑的,治理后,水也变清了,山也变绿了,河里的水又能浇地了,老百姓心里都很高兴。”
(四) 保护区内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保护区的空气质量显著提升,负氧离子平均含量增加到21900个,是世卫组织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10倍,经实时监测,保护区内负氧离子最高含量达到了49890个/cm?,远远超过联合国卫生组织空气质量一级(2100个/cm?)标准23.8倍。
二、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的理论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用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厉的问责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保护区是要生态永续还是要矿藏挖尽就成为不得不进行的艰难抉择。令人欣慰的是,全体小秦岭人选择了前者,四年多来,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直面转型发展,用感天动地的气魄书写了小秦岭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理解。
(一)深刻诠释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多次就秦岭生态保护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告诫我们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小秦岭是秦岭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小秦岭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秦岭山脉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体小秦岭人顾大局、识大体,面对几十年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明知困难重重,但毅然决然关闭坑口,进行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事实证明,四年多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小秦岭生态环境的历史性巨变,促进的是小秦岭地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生动证明了“生态兴则文明兴”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
(责任编校 刘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