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 把主题教育抓出高质

作者:杨晓宇编辑时间:2024-01-29 17:37浏览次数:

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
把主题教育抓出高质量好效果
杨晓宇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率先垂范、大力倡导并培育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切实把主题教育抓出高质量好效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学深悟透“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
  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建宁德工作不久,就在霞浦县主持第一个“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为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一天时间里,地、县两级领导共接待群众102名,受理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解决,其余要求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习近平说,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1989年1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宁德地区当年要开展三项活动: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后来,习近平同志将这些做法具体化并完整阐述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根植在“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四下基层”四个方面的内容既辩证统一,又相辅相成。
  (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任务,要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自觉行动”
要紧密结合基层、群众自身特点,创新宣传载体,积极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活讲透,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走到群众中去,站稳群众立场,讲好群众话语,把“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土味话”,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做好调查研究下基层是重要路径,要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脚底多沾泥土,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觉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基层群众“求学”,拜人民为师,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建议,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做实,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才能真正把工作抓实、把基础打牢、把步子迈稳。 
  (三)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才能真切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不断拉近干群关系,才能及时发现矛盾苗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进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四)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方法,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和老百姓面对面解决问题,既“当即就看”,又“马上就办”,现场集中“会诊”,才能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从“机关会场”到“基层现场”,生动体现了始终取信于民的务实品格。
  二、 深刻感悟“四下基层”的时代价值
  “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四下基层”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人民干事创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为民初心,既回答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问题,也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上树牢群众观点的重要方法论,在新时代,“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不仅没有过时,而且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愈发彰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
  

………………………………………………………………………………………………………………………………

 
 
      (作者系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校   刘韶华)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