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
作者:李小凤编辑时间:2024-04-25 17:52浏览次数:
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
李小凤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9月8日,习近平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时,再一次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可见,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一、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思想溯源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思想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思想渊源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多次强调科技生产力发展对生产、生活和增进人类福祉方面的巨大作用,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马克思恩格斯科技生产力理论。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一论述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发挥科技创新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经济发展的高效能、高质量。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技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恩格斯在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考察时,对于机器大工业等先进科技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是持肯定态度的。他指出:“印花业由于机械方面的一系列极其辉煌的发明,又有了新的高涨;由于这种高涨以及棉纺织业的发展引起的这类营业部门的扩大,这些行业空前地繁荣起来了。”可见,在新科技、新技术融入传统产业之中,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规模化发展,也能带来商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和各行业的复兴与繁荣。三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技革命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法国,哲学革命对德国一样。”恩格斯写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生产力思想蕴含着要发挥新科技、新技术等先进生产力对生产效率提升、增进人类福祉等的作用,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摆脱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三座大山”压迫造成的贫穷落后困局,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科技生产力发展,多次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并把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他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动员社会各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自立自强的保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提出通过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经济建设若干重大举措之首。要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推动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技生产力理论,为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提供了重要思想渊源。
二、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一)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可从“新”和“质”两个方面理解
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质”是一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作者系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校 黄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