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作者:乔要博编辑时间:2024-11-06 10:46浏览次数:

在新征程上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乔要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根据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对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性战略性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历史主动精神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
  一、改革开放历程上的新里程碑
  改革开放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我们党召开了三次划时代意义的三中全会,这三次会议在不同历史时期,明确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什么是改革、怎样进行改革”的重大问题,对引领中国的发展起到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重大作用。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新起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自此,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自此,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新局面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改革全面扩展深化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各个领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就改革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部署,拉开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重大转变。自此,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谱写了改革新篇章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砥砺前行、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这次全会站在新时代改革成就的基础上,是新征程上标注改革再出发再深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全会通过的《决定》,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问题谋划改革,聚焦七个方面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等多个层面,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蓝图,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书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部署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路径和实践方略,其中蕴含的重大创新,对于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引领作用,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最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旗帜、前进方向、政治立场、发展理念、总基调、总要求、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工作重点、实践途径等,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这一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坚持好这一指导思想。
  (二)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涉及各领域、各方面。《决定》不仅提出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概括总结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的“六个坚持”原则。此外,《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和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家安全体制、国防和军队领域等方面的改革。从总的来看,《决定》用“七个聚焦”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应“七个聚焦”,部署了“十四个方面”的改革任务,包含了300多项改革举措,绘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清单和“施工图”。
  (三)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方法
  方法是达成目标的行动路径和行为方式。《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这段话诠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也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加强改革的前瞻性、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实现不同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套与有效衔接;就是要在涉及诸多领域,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时能够突出重点;就是要把改革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际成效。此外,还要做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坚持守正创新等。
  三、绘就未来发展的崭新蓝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角度进行了系统部署和谋划,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为未来发展描绘了新蓝图。这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决定》抓住改革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并就“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明确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
  (二)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广阔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全会总结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内在一致性。前进道路上,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全会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就能够赢得改革开放新的更大胜利,就能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就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为世界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现代化建设也离不开中国。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人类前途命运提供了中国方案。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而且,中国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世界发展作出新贡献。
  新征程上不断拓展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

 
  (作者系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校 黄春红)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