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人民至上
作者: 范丽娜编辑时间:2023-02-09 08:56浏览次数:
一以贯之人民至上
范丽娜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始终是一个高频度使用的词汇,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彰显了共产党人最坚定的人民立场、最深厚的人民情怀、最纯粹的赤子之心,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依靠谁”“ 为了谁”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朴素的语言和真诚的实践表达着他对人民的挚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风雨兼程、访贫问苦,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从零下几十度到海拔数千米,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足迹遍步大江南北。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思想流露,想民所想、忧民所忧、急民所急、解民所困,是习近平总书记爱民为民的生动体现。
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一铜墙铁壁赢得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辉煌胜利。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唯GDP主义,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如今,我们提出人民至上,与之前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一、正确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地位
(一)坚持人民至上凸显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任何理论都有体现其本质的突出特性,马克思主义突出的特性: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从创立至今,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在人民中享有如此高的声望,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评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玄奥,而是因为它是为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远离人民大众的纯粹的学术理论,而是为人民大众立言和代言的思想体系,把个人的思想体系的创造与人类解放紧紧联系在一起。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少数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就成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共产党宣言》毫不掩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旗帜鲜明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边,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作用,把无产阶级看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就深刻回答了“依靠谁发展,发展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充分肯定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
………………………………………………………………………………………………………………………………
(作者系中共渑池县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校 李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