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作者: 张云天编辑时间:2023-02-09 08:57浏览次数:

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创新
 张云天

  “现代化”一词是二战后在西方社会科学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术语,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发展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新名词。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化,经济落后的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原有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概念及相关理论引入我国较晚,但它所概括的历史过程很早便被我国人民所熟知。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报刊上就已经经常谈论到“西化”与“欧化”,这里指的就是现代化。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就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是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尝试。
  一、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
  (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但是18世纪以后,中国人的思想日趋保守,统治者和人民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之中,当西方国家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地的侵略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时,中国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跟上世界现代化进程。这就导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进程尚未起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原有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通过洋务运动,中国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工厂,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中国现代化进入了起步阶段。但是由于中国现代化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且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被掠夺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步履维艰,长期处于徘徊甚至停滞状态。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人民开始了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在五四运动时期,我们国家思想界就频繁使用“西化”“欧化”来讨论现代化,希望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找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道路,在当时“以工立国”的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主流。
  (二) 共产党领导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成功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了人民独立和解放,使新中国得以建立,扫清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为中国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开始现代化建设。他号召:“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我们党开始关注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开始对现代化道路进行初步探索。1964年12月,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同志对“四个现代化”进行了论述,“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道路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把握。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在现代化道路上,我国领导人逐渐认识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无法直接嫁接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我们应该基于中国国情,贴近中国实际,走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概念。2007年在十七大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我们党从思想上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在现代化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了深刻论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现代化模式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了新贡献。
  二、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现代化起步晚,近代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国家山河破碎、人民惨遭屠戮,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了百年屈辱史。为了摆脱苦难,实现国家和人民的现代化,中国人进行了艰苦不懈、持续不断的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却没有一帆风顺,而是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领导核心,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扫清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领导国家和人民实现现代化。
 


………………………………………………………………………………………………………………………………



 
      (作者系中共义马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校 刘韶华)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