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华的光辉一生与精神价值

作者:陈宏剑编辑时间:2025-08-28 09:33浏览次数:

曹靖华的光辉一生与精神价值

陈宏剑

  曹靖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革命文学家、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是从卢氏县走出去的“一代宗师”,是伏牛山的儿子,也是豫西人的骄傲。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卢氏实践的今天,深刻感悟曹靖华的光辉一生,积极弘扬曹靖华热爱家乡、开拓进取、拼搏奉献的宝贵精神,激励我们干好当下的工作,甚为必要。
  一、曹靖华的光辉一生
  曹靖华,1897年出生于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童年在家乡跟随父亲读书。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岁时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二中学学习,“五四”时期积极投身进步学生运动,和同学们成立“青年学会”,创办进步刊物《青年》半月刊,并署名“靖华”发表文章,意在“保卫中华,振兴中华”。1920年春,曹靖华被推选为河南省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又考入外国语学社,学习《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著作,自此拉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他是卢氏乃至三门峡地区最早接触、传播马列主义的人士。1921年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被派往苏联留学。1922年7月回国,入北京大学旁听俄语课程和鲁迅主讲的“中国小说史”。期间,学习、翻译契诃夫的独幕剧《求婚》《蠢货》等。1925年春,由李大钊推荐,前往开封任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苏联顾问团翻译,期间向苏方译员王希礼推荐鲁迅小说《阿Q正传》,由其翻译成俄文,开始了与鲁迅的书信往来,同时加入文学研究会。北伐战争打响后,1926年5月再次受李大钊指派前往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翻译。大革命失败后曹靖华于1927年8月携妻第二次到苏联学习、工作,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受瞿秋白影响,利用一切时间从事革命文学作品翻译工作,被誉为“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他翻译的作品有:高尔基的《一月九日》、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阿·托尔斯泰的《保卫察里津》、卡达耶夫的《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华西列夫斯卡娅的《虹》等30多部,约300万字。
  1933年8月,曹靖华回国,先后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中国大学任教。“一二·九”运动期间曹靖华参加东北大学学生抗日救亡大游行。并与鲁迅、巴金等共63人联名发表《中国文艺界宣言》,呼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救亡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10月,北平大学联合北师大、北洋工学院迁往西安,成立西北临时大学,曹靖华赴任该校教授。1939年2月,曹靖华来到重庆,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出任改组后的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中苏文化》常务编委,团结了一批优秀的翻译工作者,翻译出版了《复仇的火焰》《团的儿子》《人民是不朽的》等苏联文学作品。皖南事变发生后,受周恩来指示,就地隐蔽在重庆沙坪坝的乡间,与党保持着联系。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曹靖华四次与毛泽东见面,留下了毛泽东对《河南卢氏曹植甫先生教泽碑文》一文以“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的赞誉。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曹靖华勇敢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1946年1月,他与茅盾、胡风等重庆文艺界代表26人联名发表致政治协商会议书,要求实施“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和平生活的各项措施”等九项主张。在重庆工作期间,他始终冲在文艺界斗争的第一线,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的忌恨,多次遭遇国民党特务跟踪、匿名信恐吓等。
  1948年9月,曹靖华出任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年7月,曹靖华出席第一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9月21日至30日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0月1日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0月2日,出席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任理事及总会研究出版部主任。
  曹靖华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调任北京大学教授。1951年创办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直至1983年,担任系主任33年。1982年秋,85岁高龄的曹靖华担任主编的《俄苏文学史》正式出版,这是我国自行编写的第一部统编高校俄苏文学史教材,1995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中国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以此为荣,把曹靖华看成是翻译界的一面旗帜。
  除教学科研工作外,曹靖华还担任了繁重的社会工作。1950年9月5日,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任命曹靖华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他还曾任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苏友好协会全国理事兼北京市分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1956年3月,曹靖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六十年代起,曹靖华同志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以饱满的热情,或歌颂祖国锦绣山河,或追忆前辈的嘉言懿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受读者的喜爱。被分别收入《花》(1962年)、《春城飞花》(1973年)、《飞花集》(1978年)、《曹靖华散文选》(1983年、1986年)等作品集中,一些名篇作为范文,收录在教材中,广为传颂。
  十年动乱期间,曹靖华同志遭受迫害。1980年5月,北京大学党委作出为曹靖华“平反”的决定。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进入晚年的他又先后担任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鲁迅博物馆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1987年9月8日,曹靖华走完了90年的人生历程,离开了人世。
  二、继承弘扬曹靖华的宝贵精神财富
  曹靖华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等几个时期,在时代的大动荡、大变革中,他始终顺应时代潮流,义无反顾地追求光明。作为曹靖华的家乡人,我们应该永远缅怀这位文化巨人和革命先辈,把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继承好、弘扬好,从他的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为三门峡市和卢氏县的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创造辉煌。
  

……………………………………………………………………………………………………………………………………………………………………


  
  (作者系中共卢氏县委党校党总支副书记)
(责任编校 吕亚楠)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三门峡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电化教育中心制作
地址: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西圆通西路北 联系电话:0398-2529666 邮编:472511
豫ICP备1401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