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作者:刘韶华编辑时间:2025-08-28 10:08浏览次数: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刘韶华
伟大斗争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伟大抗战精神作出深入阐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
伟大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来源于中华儿女的抗日斗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血脉基因。
(一) 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从深重危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
任何一种精神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其中,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1895 年并吞台湾,1900 年参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1904 年蹂躏东北,1914年攻占胶州湾,1931年侵占东北,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被一步步置于亡国灭种境地。越是苦寒之地,往往越能孕育寒梅奇香;越是背水一战的绝境,往往越能砥砺伟大精神。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把中国人民逼到了最危险境地,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应运而生。抗战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心灵史;抗战的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中华民族原本就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的大复苏、大爆发。中国人民在紧要关头爆发出的这种强大精神力量,构成了近代历史中最深厚的精神底蕴,沉淀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内核。
(二) 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抗日斗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坚毅。如果设计一个“意志指数”来绘制抗战时期国人的“精神图谱”,就会发现:在当时中国这个抗战精神的高原,真正耸立为精神高峰的,大都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内。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斗争和实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 根植于中华民族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基因
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程。回望中国历史,印刻着洪水、干旱、地震、瘟疫、战争等灾难的记忆,而每一次战胜灾难,都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传承和升华。这种精神基因积淀着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并深深熔铸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次次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的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回望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奋勇争先,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击碎,使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凝聚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伟大抗战精神。
14年间,在不同抗战环境中孕育出的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太行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都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共同成为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伟大抗战精神的独特精神特质
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深刻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而且集中展现了中华儿女的国家责任、民族品格、勇敢坚强与执着坚韧,蕴涵丰富的实践品格与精神特质。
(一) 独特的民族性
伟大抗战精神的精神内核,或者说其核心特质,就是显著的民族特性。从民族性来看,伟大抗战精神是属于全体中华民族的,而不是属于某一阶级、某一政党的。首先,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历史进程来看,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持续衰落走向伟大复兴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开启伟大复兴进程的崭新历史界碑。其次,从伟大抗日战争的历史来看,在那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从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到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以各种形式投入抗日斗争,从香港、澳门、 台湾同胞积极支援内地抗战,到海外华侨捐款捐物、回国投身抗战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滚滚洪流之中。正如当时一篇报纸的社评所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可以说,全体 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御外侮,汇聚起赢得战争胜利最深厚的民族伟力,展现出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由见,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二) 广泛的世界性
从空间和地理角度而言,伟大抗战精神还具有广泛的世界性特质。从世界性看,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全国性的,还是属于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是从国内抗战大局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二是从海外华侨的支援看,仅在全民族抗战的头三年,海外侨胞就捐赠飞机217架、坦克23辆、救护车1000余辆,物资总数3000批以上。大批海外华侨还回国投身抗战,仅粤籍归侨参军的人数就达4万之多。此外,台湾同胞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抗日斗争中,有65万人壮烈牺牲。可以说,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是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怕、共同抗争的结果。三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世界意义。正如罗斯福所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同时,正如毛泽东同志礼赞来华援助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一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因此,无论从地理空间看,还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看,伟大抗战精神都具有典型的世界性特征,拥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
(作者系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校 黄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