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刊第3期(27)
作者:三门峡市委党校编辑时间:2019-05-29 15:15浏览次数:
(二)侦查取证难
司法工作人员都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其本身就精通业务、熟谙法律,这就决定了该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大多对侦查取证手段较为熟悉,犯罪手段具有多样性、隐蔽性、智能性的特点,甚至本身就具有侦查讯问、调查取证的工作技能,他们在作案时可能已经预见到后果、想好了退路,采取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等手段实施犯罪,为此类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三)案件处理难
一些司法机关受利益驱动为本单位、小集体利益牺牲国家利益,对构成犯罪的案件不愿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查处,用党政纪处理代替刑事处理,甚至有的为涉嫌犯罪的干部法外讲清,开脱罪责,干预阻挠办案等,加之此类案件犯罪主体关系网厚,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易订立攻守同盟,转移侦查视线,涉案的当事人也不会轻易谈及案情,都影响了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果。
(四)互涉案件处理存在问题
高检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渎职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列明,互涉案件“由监察委员会和人民检察院分别管辖更为适宜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监察委员会管辖的相应的渎职犯罪线索移送监察委员会,对依法由人民检察院管辖的犯罪案件继续侦查。监察委员会和人民检察院分别管辖的案件,调查(侦查)终结前,人民检察院应当就移送审查起诉有关事宜与监察委员会加强沟通,协调一致,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全案审查起诉。”根据这一规定,对于监察委员会和人民检察院分别管辖的案件,由于监察委员会调查留置期限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侦查期限不一致,可能会存在调查(侦查)期限不同,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何种措施,如何计算办案期限等问题。
四、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突破案件发现难问题
1、建立和完善鼓励、奖励举报机制,激发群众的举报积极性,同时充分调动在押人员举报司法工作人员犯罪信息,对提供线索并查证属实的,可以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予以体现,如变更强制措施、建议从轻处罚、予以减刑等。
2、发挥驻所检察和巡回检察的监督职能。认真履行派驻检察室工作职能和巡回检察职能, 通过与在押人员谈话、办理减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案件,以及办理被监管人员死亡案件中,收集和发现可能存在的案件线索。
3、强化干警发现线索意识,培养洞察现象背后本质的能力和逆向思维的技能,注意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以及法院公布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判决书中发现线索。
(二)进一步提高侦查水平
检察干警要加强对相关法律尤其是对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有关立法、司法解释的学习,同时重点掌握各种侦查技能和相关业务知识。要树立证据意识,全面收集证据,对于有毁灭、流失可能的证据,要及早介入、提取固定。要注重办案谋略、侦查艺术、侦查技能。悉心研究行业特点、工作流程、法律法规、内部政策和规章制度,运用娴熟业务知识突破案件。加强科技含量,注重现代化手段搜集和固定证据,深化推广检察机关查办司法人员渎职犯罪案件信息化手段。
(三)发挥侦查一体化办案机制
对省、市范围内有侦查经验的检察业务骨干列入侦查人才库,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组建全市一体化的专门办案组,负责统一协调指挥侦查工作,并加强向上级院的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协调排除干扰阻力。通过定期对侦查人员进行侦查技能培训、以案代训等,切实提高办案组人员的侦查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应根据办案实际需要,适当增加相关部门的人员编制,保证侦查一体化办案机制的有效运行。
(四)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工作制度或者办案机制,确保侦查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序开展。如尽快出台新的立案标准、侦查工作办案细则、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办案程序等。加强与监察委会员沟通协调,确保互涉案件分别管辖办理时,相互衔接顺畅,及时掌握犯罪有关情况,妥善处理办案中遇到的问题。
(五)营造良好的办案氛围
一方面,检察机关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司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有关法律规定,努力争取人民群众对查处司法人员犯罪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经常与其他司法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交流,获得支持和理解。还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对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的重视和支持。排除办案阻力,解决办案中遇到困难,保证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责任编校 杨伟康)
吴红乔
2016年7月由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规划,到2020年河南省要重点培育成100个左右特色示范小镇,其中30个以上达到国家特色小镇示范标准,通过培育和建设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特色小镇,来促进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河南省加快培育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特色小镇兴起于浙江,壮大于长三角,如今正以燎原之势在全国蔓延。特色小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培育特色小镇,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培育特色小镇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回落已成为共识,经济新常态下外需持续低迷,内部新旧动能转换,长期积累矛盾凸显。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分配、传统产业的升级、创新环境的营造是很多地方面临的主要任务,河南省也不例外。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大省、农业大省,河南省如何实现产业转型,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特色小镇有利于聚集发展要素,聚集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高度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是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新阵地,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充分利用特色小镇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新平台,发挥河南省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和新业态发展中的领先优势,通过项目整合、资源优化、功能集合助力新产业的培育、新生产力的生成,从而占领未来产业的新高地。特色小镇作为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新增长空间,现在已成为大量社会资本投资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