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刊第3期(8)
作者:三门峡市委党校编辑时间:2019-05-29 15:15浏览次数:
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我校主题教育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支部、各处室要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和日常联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统计公布各支部、各处室在主题教育中报送信息及采纳情况。
(二)坚持分类指导
由于我校教职工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也相应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主题教育中,要从各处室和工作人员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找准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具体任务和整改措施,不能大而化之,不搞“一刀切”,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主题教育真正切合自身实际。
(三)强化日常监督
为了指导和帮助我校搞好主题教育,市委第七巡回指导组,负责指导和督促我校的主题教育,我们要积极依靠巡回指导组的指导,密切配合指导组的工作。在主题教育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及时主动地向指导组汇报,确保我校的主题教育扎实健康地开展。
(四)明确严格要求
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永远在路上,要把专项整治和整改落实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形成强大合力,以有力的督促指导、有力的办法举措持续推进整改落实,一件一件改、一件一件改到位,确保改出质量、改出效果,在坚持党校姓党、履行党校职能、彰显党校优势上不断展现新的风貌。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周密安排,科学推进,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持续发挥党校干部培训、政策宣传、咨政建言职能,为提高三门峡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加快推进一流党校建设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为三门峡建设“三地五中心”作出新的贡献,为崤函大地未来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校 黄春红)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斗争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斗争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方法;斗争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艺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深刻理解伟大斗争的重大意义,才能准确把握斗争重点、运用好斗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斗争本领。所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中共中央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培养斗争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再次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这富有哲学思想的讲话、指示、论述和深刻见解,进一步指明了共产党是马列主义政党的风格属性,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斗争史、创业史、战斗史、胜利史、哲学史。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永葆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鲜明精神标识。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靠斗争实现的,中国建设的成绩是靠斗争干出来的,中国改革的成就是靠斗争闯出来的。传承斗争精神、发扬斗争精神、培养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进入新方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切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又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在新的征程、新的任务、新的困难、新的挑战面前,我们应以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直面矛盾、正视问题,进行伟大斗争,才能获得新胜利、迈向新发展。
领导干部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思考之一:共产党的诞生史、发展史、壮大史、胜利史、革命史,既是一部敢于斗争的历史,又是一部善于斗争的历史,今天倡导进行伟大的斗争,它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世界观、方法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它是一个哲学命题,面对矛盾,光有敢于斗争缺乏善于斗争就会出现胡斗、乱斗;光讲善于斗争,而脱离敢于斗争,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斗争性、缺少战斗性,一切皆好,是非不分,形不成善于斗争的趋势,非遭失败不可。违背了唯物辩证法,是要吃苦头的。世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都是对立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在于矛盾是由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有统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互相否定,它体现着对立面之间互相分离的趋势。所以说,有矛盾就有斗争。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的结果,就是对立面的转化。矛盾转化有的表现为矛盾一方克服、战胜另一方;有的表现为矛盾双方同归于尽;有的表现为矛盾双方融合为一个新事物;有的则表现为矛盾双方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协同发展。对立统一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法则,是人们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矛盾内部和彼此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运动支配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自然也就客观地存在许多斗争。从哲学的价值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风骨、是血性、是气节,是操守与胆魄的表现,也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这一切在于,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是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斗争、胜利,二者的一致性见诸于辩证的统一性。离开了斗争,就没有胜利;求于胜利,靠的是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也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重要范畴。既讲敢于斗争、又讲善于斗争,这具有伟大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显示了辩证唯物主义矛盾斗争统一法则的哲学光辉。我们读中国历史就会看到当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亡国灭种的险境,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靠什么拯救中国?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靠的就是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战斗精神、拼搏精神、牺牲精神,也就是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气概,投入到新民主主义伟大革命的斗争之中,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也就是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开展各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从这里可以看出,新中国,中华民族站起来——从落后到奋起,是靠斗争换来人民当家作主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富起来——从贫穷到富裕,是靠斗争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强起来——从崛起到复兴,是靠斗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历史上, 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于伟大的斗争之中,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靠斗争打拼出来、干出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坐天下,靠的就是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牺牲的伟大斗争精神,从而实现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美好的今天。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就没有发展,就没有今天,也没有未来的锦绣前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核最直接的体现,更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斗则进,不斗则垮,就在于斗争是推进历史前进的动力,斗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斗争是防范化解更大风险的“杀手锏”,斗争是解决精神懈怠的“清醒剂”。中共近百年的党史,和70年新中国发展史说明,她的战斗历程,就是一部永葆斗争精神的历史。对我们来说,只有正视这些矛盾,深刻研究和善于分析这些矛盾,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迎难而上、因势利导,针对问题、直面矛盾,进行伟大的斗争,立足于化解、转化矛盾,才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斗争精神一直是党员干部的党性特质、品格表现。然而,在今天的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有少数党员干部缺少了斗争精神,没了个性、磨掉了棱角,少了党性、弱化了原则。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在反腐败斗争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有之;当老好人、做开明绅士,对歪风邪气及错误行为“和稀泥”者有之;丢掉党员意识,忘记党员身份,不敢开展党内批评监督者有之。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没了,党内纯洁性消失了,如果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开展尖锐性的斗争,就有可能失去话语权;如果不敢在打虎拍蝇中敢于亮剑,就有可能失去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如果不敢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一针见血开展批评斗争,就会失去先锋队的作用。在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拿起伟大斗争的武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问题,开展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那种贪图享乐、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一扫而尽。我们党倡导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相结合,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在敢于斗争中提高斗争本领,讲究斗争方法、策略和艺术,使领导干部有四两拨千斤、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办法。斗争不是单纯的喊几句口号,也不是只凭一腔热血,靠的是斗争本领,斗争策略、斗争艺术。讲斗争,它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斗争不是简单地好勇斗狠,也不是一味的以硬碰硬,更不是过去的那种“内斗”、“乱斗”、“瞎斗”,指的是直面风险和挑战,以善作善成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破解各种难题。在这里,斗争的最终目的是要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解决困难而不是制造困难、维护社会稳定而不是损害社会安定。所以说,斗争要出于公心、大局,决不能把它当成个人公报私仇、谋取私利的手段。斗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化解各种矛盾和困难,推进各项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做好这些,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提高斗争艺术,始终坚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