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刊第3期(30)
作者:三门峡市委党校编辑时间:2019-05-29 15:15浏览次数:
(四)特色小镇建设要鼓励多方主体参与
无论是国家部委层面,还是各省市地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中均要求坚持市场主导,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水平,防止政府大包大揽。政府主要负责提供制度供给、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管理和服务,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环节,减少行政干预。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改造过程,在这样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中仅靠乡村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参与。这些社会力量包括诸如:规划设计师、学者、专家、企业以及城市资本在内的其他社会资本的拥有者等等。要更好地吸引国企、科研企业、社会资本等参与功能性特色小城镇建设。鼓励企业力量、企业主体的参与,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鼓励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城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为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力军。
中国绿十字的廖星臣老师说过,小镇是乡村的放大,不是城市的缩影,小镇是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不是城市装备企业的下乡,小镇是原态的活化与修复,不是房地产商的盛宴,小镇是现代的社区,不是闭塞的乡野,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校 刘韶华)
——关于我市智慧旅游建设的思考
田 园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重大战略意义
“智慧旅游”是指通过深度整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通所有智能设备和信息平台的数据链路,促成大数据形成,推动旅游产业高度智慧化,全面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真正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旅游生态系统。它是推进旅游消费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经营科学化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一)发展“智慧旅游”恰逢其时
从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到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先行实践,国家旅游主管部门一直把智慧旅游发展作为一项关系全国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并采取和发布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2011年《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旅游信息化纳入区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放力度,加大对具有应用实效的旅游新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程,对各类旅游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2015年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对智慧旅游的建设任务和具体实施途径进行阐述,2017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智慧旅游”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出台,要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旅游大数据应用、行业监管、旅游资源管理、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等方向工作开展,实现各类涉旅资源的协同运营。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打造中国旅游业“升级版”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
(二)发展“智慧旅游”为民所需
智慧旅游将“说走就走” 的梦想转化为随时可以实践的行动,将旅游个性化需求变为现实。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在线旅行预订(在线旅行预订包括: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游度假产品)用户规模达4.10亿,较2017年底增长3423万,增长率为9.1%;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比例分别为27.5%、30.3%、42.7%和14.5%。其中,预订旅游度假产品的用户规模增速最快,增长率为35.5%。据国家旅游管理部门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线旅游交易覆盖总人数和市场总规模将翻两番,有望突破6亿人和1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人们的旅游消费习惯正在发生着变化。在我国随着人们旅游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在线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对智慧旅游的需求空间巨大。可以说,智慧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发展“智慧旅游”促进转型发展
智慧旅游是游客市场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驱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对于把旅游业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8年我市确立了打造“五彩三门峡”、建设“三地五中心”,发力“三次创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的奋斗目标,并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增长极来打造,迎来了三门峡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五彩三门峡”的“绿”,就是重点发展绿色制造、智能服务、旅游和大健康产业,全力叫响“白天鹅”旅游品牌。这就是对进一步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只有借助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做强做大我市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